下载此文档

高中政治知识点[1].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政治知识点一、经济常识部分第一单元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能成为商品。对立表现在:二者不可兼得,消费者要想获得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生产者要想实现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的重要性,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使用价值、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名牌代表着企业良好信誉和形象。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优质优价: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使用价值高,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因此价格更昂贵。结合热点:企业良好信誉形象的作用、创名牌,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考查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及提高产品质量的意义。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量的决定: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获利多;高于则获利少,亏本甚至破产。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劳动生产率就是劳动者的生产效率,表示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价值是不变;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大;社会劳动生产率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同一劳动、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结合分析企业要在竟争中获胜,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个别劳动生产率。3、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说明正确认识货币的作用。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货币的其他职能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公式:影响因素:(1)待销售的商品量(正比);(2)价格水平(正比);(3)货币流通次数(反比)。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做通货膨胀。社会经济生活中有时会出现通货紧缩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表现为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结合社会实际判断实际生活中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并说明其危害性,如何理解我国当前实施的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结合加强稳较快发展。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它能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但不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6、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供求关系、竞争规律进行的。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结合国企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民工荒等的实际等考查

高中政治知识点[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yuedoc2018
  • 文件大小70 KB
  • 时间2019-05-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