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普通心理学55.ppt


文档分类:资格/认证考试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二)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1)接受学习:讲授者以定论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习者。学习者“被动”接受,把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或应用。
2)发现学习:讲授者不直接把学习内容教给学生,学生在内化之前,要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学生的主要任务是“主动”发现,然后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1)意义学习:用符号、文字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实质性:虽然可以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知识,但是它代表的意义是不变的。如等边三角形,可说成“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等。
非人为:联系是内在的,而不是任意的。如掌握了边、角概念之后,再学会了等边三角形概念,就会知道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是相等的。这种联系是必然的,不是人为的。
2、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机械学习: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没有理解学习符号的真实含义,只是在学习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之间建立一种非本质的、人为的联系。如有的学生课堂上进行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内容的含义。
第二节 学习的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二、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学习的联结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强调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所以联结理论又叫做“刺激—反应”理论。该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等。
(一)经典条件作用
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的概念。(conditional reflex)概念,后人称为“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
1、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概念:
(1)无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刺激:
由刺激直接引起的、不需要学习的反应叫做无条件反应,对应的刺激叫做无条件刺激,这一过程叫做无条件反射。
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属于无条件反射,其中食物为无条件刺激。
(2)条件反射和条件刺激:某种中性刺激与反应本身没有任何联系,当这种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相联系后,每当出现这种刺激,就会有对应的反应。这种过程叫做条件反射。中性刺激叫做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可叫做条件反应。
1、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三个阶段:
阶段一:无条件刺激 无条件反应 中性刺激无反应
(形成前)(肉)(分泌唾液)(铃声)
阶段二:中性刺激(铃声)
(形成中)+
无条件刺激(肉)无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阶段三: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反应(唾液分泌)
(形成后)
如图所示:巴普洛夫的实验装置
巴普洛夫的实验装置

普通心理学5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