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货币局制度崩溃文.doc


文档分类:金融/股票/期货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货币局制度崩溃论文梅内姆政府发起的这项广泛的结构调整改革,在初期触发了更为严重的通货膨胀,1989年年底通胀率曾高达5000%。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1990年,阿根廷共发生了7次货币危机,每一次货币危机都伴随着严重的通胀。在1975~1990年的16年间,除1986年的通胀率为%外,其他年份的通胀率均在100%以上。在长期恶性通胀的打击下,投资者对阿根廷货币已失去信心,从而导致经济的完全美元化。这成为阿根廷采取货币局制度的直接原因。1991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卡瓦略就任阿根廷经济部长,同年3月推出《自由兑换法》即货币局制度,恶性通胀因而得到控制,到1994年通胀率降至4%。货币局制度成为梅内姆政府新自由主义结构调整方案的重要一环。货币局制度的政策涵义及其困境众所周知,货币局制度有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本国货币汇率钉住一种作为基准的外国货币,二是所发行的货币保证完全以外汇储备作后盾。货币局制度的优势主要在于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助于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保持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另外,一些通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则通过实行货币局制度来控制居高不下的恶性通胀,稳定币值,恢复经济。但与中央银行制度相比,货币局制度有其自身的不足。一是政府不能控制货币发行量和利率,利率由基准货币发行衡及银行体系中的货币乘数。因此,在制定货币信贷政策方面,货币局制度的自由度要比中央银行制度小得多。二是政府不能利用汇率来调整外来因素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而只能调整国内的一些实际经济变量,从而造成经济的波动。三是正统的货币局制度不会像传统的中央银行制度那样,通过向政府和商业银行借款发放货币,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阿根廷的《自由兑换法》把汇率固定为1比索兑换1美元,中央银行用外汇、黄金和其他外国证券担保每1比索的发行,保证两种货币可自由兑换。因此,这是一种严格的货币局制度。《自由兑换法》的实施抑制了恶性通胀,稳定了阿根廷经济,投资和贸易的持续增加实现了1991~1994年的经济连续增长。阿根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年均-%增至20世纪90年代的年均4%以上。然而,货币局制度本身的弊病不久就受到来自内外两个方面的挑战,使阿根廷经济陷入困境。从外部看,国际环境的持续变化导致汇率高估。进入90年代,美国出现了战后最长时期的经济繁荣,受美国紧缩银根的影响,美元不断升值;受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1999年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阿根廷主要贸易伙伴国对美元的汇率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阿根廷比索对美元高估的情况日益严重,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但货币局制度不允许阿根廷通过调整汇率来改变国际收支状况。从内部看,由于国际收支逆差在货币局制度下对经济产生的冲击,需要通过对国内实质经济变量的调整来加以化解,然而,阿根廷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大大降低了其内部调整的能力。梅内姆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造成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消失,不同形式的失业不断增加,到1995年,劳动力中登记的“公开失业”率达到%。由此可见,尽管经济增长了,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加大。1974年最富的10%的人口得到国民总收入的%,最穷的10%的人口只得到总收入的%;到1997年,上述两个指数已变成%和%。1974年约有%的家庭处于“贫困”之列,1996年这一比重已升至20%。其结果是,工资在国

货币局制度崩溃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32 KB
  • 时间2019-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