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1919年5月一1923年6月)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的经验训,认识只有中国无产阶级才能担当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党的民生革命纲领的制定及其意义。
第一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 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清朝由盛转衰: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和珅贪腐案
廓尔喀兴兵入藏
两个不祥之兆:清政府下令大规模搜捕白莲教徒;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
龚自珍:“日之将夕”、“大乱”将起。“衰世”。
“九洲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朝由盛转衰的原因何在?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因素。
皇族的退化。
人口问题。
康熙:“生齿日繁,地不加益”;
乾隆:“生之者寡,食之者众”
洪亮吉《意言》
西方人产生了新的扩张动力和进行武装侵略的能力
其扩张动力首先来自工业革命
西方人的第二个扩张动力是民族主义
西方人的第三个扩张动力来自传教事业
总之,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的形势是:
一方面是内部危机日益严重、正在走向衰落的清帝国;
另一方面是只有三百年殖民地经验的西方国,它们获得新的扩张动力,并对古老的中国虎视眈眈——中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及其特点
1840年,英国于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
鸦片贸易
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中国为什么战败?
第一,经济技术落后;
第二,社会制度腐败。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
鸦片战争后,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步英国的后尘,先后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等,又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日益加深。
I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战后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新的阶段。
八国联军又发动了侵华战争,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参照教材)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以及人民大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中国革命的任务,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
三、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从1840年至1919年,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之所以称之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由于它带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并由资产阶级领导。
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拜上帝教”、《天朝田亩制度》
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浓厚的迷信色彩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