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胡乔木
在年月全国党史工作部门负责人座谈会上,尚昆、一波同志都
提出要尽快写出一部完整的中共党史的希望(现行党史著作往往只写到
年,少数写到年,个别写到改革开放)。在这之前,在年月中
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领导小组的同志也曾提出这个任务;当
时还考虑最好能写出一部篇幅不太大的党史简本,以便于广大干部、党员阅
读。
恰好,建党七十周年的日子临近了,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中央党
史研究室在年月就集中力量进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编写工
作,到去年年底,已写出全部初稿。今年月,在胡绳同志主持下,约请中
央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两位同志, 月又约请国务院研究室的一位同志,
同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有关同志一起,进行全书的修改定稿工作。初稿提供资
料,设计轮廓,功不可没;但是改定稿的整个水平是大大提高了。经过先后
参加编写的十多位同志的共同努力,终于在今年月完稿;完稿原定的时间
推迟了,是为了遵守质量第一的原则的缘故。
我接到这个书稿,很是高兴,觉得它虽然没有能赶在今年月以前出版,
仍然没有失去纪念的意义,而且它的作用本不限于节日的纪念。它正好是大
家盼望已久的一部中等篇幅的内容比较完善而完整的党史。当然,中等篇幅
的党史并不能代替更详细的党史(如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
史》,已成上卷),但是我相信,它的内容也会给尚在编写中的更详细的党
史许多帮助。
胡绳同志告诉我,如果因为时间太紧,不能看全部书稿,希望我务必把
本书的第七、八、九三章和结束语看一下。我照办了。这三章确是比较难写
好的部分。八大以后的十年曲折很多;“文革”十年是悲惨的十年,但这时
期也并非只是漆黑一团;而在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十年中,却又出现了
两任总书记的严重错误。客观的历史是怎么样,写出来的历史也必须是怎么
样。我读了这三章,认为大致可以判断这本书写得比较可读、可信、可取,
因为它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夹
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大去,新意迭见,很少沉闷之感。读者读了会觉得
是在读一部明白晓畅而又严谨切实的历史,从中可以吸取营养,引发思考,
而不是读的某种“宣传品”。
当然,这部书并不是十全十美。党的七十年历史如此丰富,在一部四五
十万字的书中不可能说得面面俱到,这是显而易见的。有所取,必有所舍,
有所详,必有所略。但取舍详略之际,考虑间有未周,在所不免。而知人论
世之处,作者颇具匠心,究难悉当。至于编辑性的差错,恐怕更少不了。无
论如何,写这样的书而能写成这样,是不容易的。虽然文出多人,稿经数易,
终得集合众长,统一条理,成为一家之言。积年余之功,竟初创之业,尤属
可贵。
说是初创,也许不完全对。写这部书,前人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并非白
手起家。中央作了两次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使大的是非有了准绳;老一辈
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文集先后出版,为党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多
年来许多老同志写了各种形式的回忆录,记载了历史上的许多细节;历史工
作者编写了多种党史、军史、政治史、经济史、外交史等等;又有国家保存
的大量档案,可资查阅。但是在另一意义上,仍然不妨说本书是初创。真正
的史书不是抄抄剪剪就可以“撰”成的。在这以前,如果不是完全没有同样
的书,的确没有写得同样好的书。
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在批准本书出版时,希望它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
础上再版时修订得更加完善。我和本书的作者们一样,热切地希望读者、教
学者、研究者和熟悉各个时期党史情况的老同志们对本书多加指正,提出种
种要求和建议,使本书再版时能得到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还得作必
要的增补),以便更好地完成它在九十年代作为一部好的党史读本的使命。
进入下个世纪,如果本书作为素材还多少有用,至少书名将改变为《中国共
产党的八十年》之类了。但是,话何必说得这么远呢?
一九九一年八月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七十年的旅程。
七十年来,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
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并且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
七十年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了在这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贫穷
而落后的国家里,夺取革命的胜利,建设一个新的社会,中国共产党创造过
使举世为之震惊的人间奇迹,也面对过许多棘手的难题,遭受过严重挫折。
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它的前进,而只是使它锻炼得更加坚
强,更加成熟。
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已经取得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的历史性胜利,正在满怀信心地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奋勇迈
进。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管理教学类】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