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事变爆发后,1月17日,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共中央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成立。斗争形势要求有新四军新的臂章,作为全军的标志。这个设计任务,便交由许幸之来完成。许幸之翻阅了大量图片,搜集资料,认真研究设计。当时已有多种新四军臂章设计图案,有持枪战士图案上书写“抗敌”二字的;有印汉字“新四军”三个字的;还有注明是第几支队字样的等等。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许幸之终于独立设计出三四个方案,并选中其中一个外方内圆蓝白二色的图案。至于“新四军”的标志问题,他接受了陆璀同志的建议,选用新四军三个英文字的头一个字母的组合,字体用黑体字和仿宋体。方案已成雏形后,许幸之征求陈毅的意见,陈毅赞成用新四军英文字母缩写,认为这能起隐蔽保护作用,同时提出“四”字还写阿拉伯数字“4”字好。这样,新四军臂章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下来。此后,丘东平、莫朴请来美术系教授庄五洲严格按照许幸之的设计图案画出正稿,这便是外方内圆、蓝白二色,中间书写“N4A”,两上角缀有五角星,中标一九四一年黑体字的臂章。这个臂章便成为新四军统一的臂章。新四军的臂章N4A不是美国人设计的。设计新四军臂章皖南事变爆发后,1月17日,蒋介石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中共中央对此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月25日,新四军新军部在盐城成立。斗争形势要求有新四军新的臂章,作为全军的标志。这个设计任务,便交由许幸之来完成。许幸之翻阅了大量图片,搜集资料,认真研究设计。当时已有多种新四军臂章设计图案,有持枪战士图案上书写“抗敌”二字的;有印汉字“新四军”三个字的;还有注明是第几支队字样的等等。经过反复琢磨和研究,许幸之终于独立设计出三四个方案,并选中其中一个外方内圆蓝白二色的图案。至于“新四军”的标志问题,他接受了陆璀同志的建议,选用新四军三个英文字的头一个字母的组合,字体用黑体字和仿宋体。方案已成雏形后,许幸之征求陈毅的意见,陈毅赞成用新四军英文字母缩写,认为这能起隐蔽保护作用,同时提出“四”字还写阿拉伯数字“4”字好。这样,新四军臂章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下来。此后,丘东平、莫朴请来美术系教授庄五洲严格按照许幸之的设计图案画出正稿,这便是外方内圆、蓝白二色,中间书写“N4A”,两上角缀有五角星,中标一九四一年黑体字的臂章。这个臂章便成为新四军统一的臂章。许幸之擅画,长于诗文,精于影剧编导。他早年师从著名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后入上海美专和东方艺术研究所深造,又就读于东京美术学校,在画艺上造诣颇深。1927年,应郭沫若电召回国,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从事美术工作。1930年与沈叶沉、王一榴、刘露等创办了左翼美术团体,建立时代美术社,参加左翼文化运动。1934年,他任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美术设计、电通影片公司导演,导演过轰动一时的《风云儿女》,其插曲《铁蹄下的歌女》便由许幸之作词、聂耳作曲,它们伴随整个影片曾风靡全国,影响深远。1940年,鲁艺华中分院成立后,许幸之身兼文学、戏剧、美术三个系教授,成为鲁艺全体师资中唯一身兼三个系教授者。新四军臂章的设计者许幸之一般人想到的新四军臂章大多是标有“N4A”的臂章。但这仅是其中的一种,而实际上新四军先后佩戴过6种臂章。它们见证着新四军的不断发展壮大。 1938年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由武汉迁至南昌,集中改编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叶挺和项英
新四军臂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