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4 电子闪光灯的使用.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闪光灯的发明与发展摄影技术诞生后的48年(1887年)才出现闪光摄影,它的发展过程大略如下: (1887~1930年)。点燃镁粉与氯酸钾混合物发出强烈白光,这种方法延续了近半个世纪。 (闪光泡)。1929年德国人欧斯特迈尔(J·Ostermeyer)发明。 。1931年发明,1939年发售,它利用气体放电原理。其特点是高速、经济、方便,主要分为三代产品: 第一代产品于1931~1939年间使用,它采用机械震荡器,易出故障。第二代产品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使用,它采用晶体管震荡电路。如海鸥107B、108型第三代产品于1972年投入市场,其特点是: (1)采用集成电路和蓝硅晶体管组成的光敏控制电路,能自动根据拍摄距离和反光的强弱控制明灭时间(从1/50000~1/120秒) (2)将旁路式改为并联控制式电子闪光灯,以储存能量,节约电能,缩短闪光间隙,为频闪创造了条件。(3)采用“热靴”及其另一个自动接点,控制速度到“X”位。(4)色温5500K,适合于日光型彩色胶片的拍摄。(二)电子闪光灯的功能 :于夜间及光线极暗时。 :于光线不够理想时。 :逆光作为补光或用主灯、分灯进行拍摄,增加立体感、质感,丰富层次。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杖第三代电子闪光灯有此功能。 :可“凝固”高速运动物体瞬间动作。在70~100厘米处照明且反光率高时,明灭时间可达1/5万秒~1/2万秒。 :配有各种滤色片片 、频闪(亮度可调成全光的1//64),可配电动卷片器拍摄频率可达5~6张/秒。可将一个动作完整连续地记录下来。摄影离不开光,在现场光的照明下,并非任何时候对摄影都是理想的,有时光线太暗,有时光比太大,都难以摄取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进行补光。在1839年摄影术诞生后不到半个世纪,摄影者便开始运用“镁粉”,在拍摄的瞬间点燃镁粉,闪亮被摄体,这就是最初的闪光摄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镁粉相继被闪光泡和电子闪光灯所取代。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专业摄影者还是业余摄影者进行闪光摄影时,基本上都是使用电子闪光灯。电子闪光灯具有操作简便,使用灵活,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等优点。它的发光强度极大,它的发光色温为5500K左右,与标准日光色温相同。(三)电子闪光灯的选择电子闪光灯的种类很多,从形式上分为内装式和独立式闪光灯;从功能上分有手动型和自动型闪光灯;从使用上分有通用型和专用型闪光灯;从功率上分有大功率和小功率闪光灯。A、:指闪光灯内装相机,与相机合为一体,使用时不能与相机分离。优点:使用极为简便,无需考虑闪光灯曝光的调节问题。它是依赖相机的自动曝光系统完成闪光曝光。缺点:一般功率较小,闪光摄距一般为4~5m,且闪光灯是不可卸的。:指闪光灯是独立的单体,使用时,即可置于相机位置,也可与相机分离。优点:功率较大,功能较多,装卸方便,能用于各种相机。:指闪光灯的闪光量是相对稳定的,也就是说,闪光灯不能随着拍摄时的实际需要而自动调节输出闪光量的大小。这种闪光灯需要摄影者根据摄距的远近来计算,确定曝光组合,比起自动闪光等的操作要麻烦,这种曝光量的计算常常是粗略的,优点是价格较低。

2.4 电子闪光灯的使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6
  • 文件大小23 KB
  • 时间2019-05-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