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蒀Polycarbonate膁肇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目前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的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现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本文就聚碳酸酯的结构性能、合成工艺进展、应用范围、市场前景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一简单的介绍。膄1聚碳酸酯的主要特性名  称:2,2-(4-羟基苯基)丙烷聚碳酸酯英文名称:Polycarbonate物化特性:①聚碳酸酯是一种无定型、无味、透明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透光性,。②聚碳酸酯主要特点是机械性能良好。既韧又刚、无缺口,冲击强度在热塑性塑料中名列前茅,接近玻璃纤维增强的酚醛或不饱和树脂,呈延性断裂。成型的零件可达到很精密的公差,并在很宽的范围内保持尺寸稳定,优于聚酰胺ABS和聚甲醛。③热塑性好,热变性温度在135一145℃之间。与其他塑料相比,聚碳酸酯的线胀系数低,且加人玻璃纤维后能降低l/3。100℃以上长时间热处理,刚性稍有增加,弹性模量、弯曲强度、拉伸强度也随之增加,而抗冲值有所降低。在100℃以上退火,可消除内应力。④聚碳酸酯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在较宽的湿度范围内,电绝缘性恒定,并耐电晕性。聚碳酸酯体积电阻率和介电强度与聚酯薄膜相当。另外还有自熄、易增强、阻燃、能着色等特性。袁2聚碳酸酯的生产技术现状   聚碳酸酯于1953年由德国拜目公司首先研究成功,并于1958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其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溶液光气法、酯交换法、界面缩聚光气法和非光气法。     该工艺是将光气通入含有双酚A和酸接受剂的二氯甲烷溶液中进行反应,然后将聚合物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与其它的生产方法相比,溶液光气法由于经济性较差己完全淘汰。   酯交换法又称传统熔融工艺,其实也是一种间接光气法工艺。它是以苯酚为原科,经过光气法反应生成碳酸二苯酯,然后在卤化锂或氢氧化锂等催化剂和添加剂存在下和双酚A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低聚物,再进一步缩聚得到聚碳酸酯产品[3]。尽管该工艺生产成本低于其它生产工艺,但由于其生产出的聚碳酸酯光学性能较差,催化剂易污染,并且由于存在副产品酚而导致产品分子量较低,应用范围有限,因此限制了该工艺的商业应用。   界面缩聚光气法工艺是将双酚A和烧碱溶液配制成双酚A钠盐,同时加入酚,然后送入光气反应器内。加入二氯甲烷,通光气进行光气化反应,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液送到缩聚反应器内,加入三乙胺和烧碱溶液,进行缩聚反应。然后分离含有聚合物的有机相和水相,对有机相进行洗涤、干燥,最后成粒就得聚碳酸酯成品[4]。界面缩聚工艺是目前世界上聚碳酸酯的主要生产工艺。和其他工艺相比,该工艺适于规模生产和连续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纯净、易加工、产品分子量高,能满足各种用途。但由于生产中使用剧毒光气,且要用到二氯甲烷溶液和副产品氯化钠,对环境也有影响,目前也处于限制发展状态。因而开发不用光气来生产聚碳酸酯的新工艺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非光气法于1993年研究成功,由GE公司首先将此法实现工业化生产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一花一叶
  • 文件大小60 KB
  • 时间2019-05-0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