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决胜阶段。为切实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自治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第一章发展形势一、“十二五”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三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克服复杂多变经济形势和严重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显著提升,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了稳增长、促增收、惠民生和保生态的目标任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有力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一)农业农村经济实力增强。2015年,,,%(不变价)。,,%(不变价)。︰︰︰︰︰︰︰︰。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9元,%,增幅连续7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实现了“十连快”。(二)粮食生产连创新高。大力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粮食总产自2012年突破370万吨大关,,,比“十一五”,实现“十二连丰”。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576公斤,居全国第5位,西北地区之首。(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在统筹抓好13个特色优势产业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发展重点,坚定不移走特色产业、高品质、高端市场、高效益的“一特三高”发展路子;围绕重点产业,细化扶持政策,紧盯关键环节,建立“两组一会”(行政指导组、技术服务组、产业协会)推进机制,整合项目资金,着力补齐短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均保持两位数增长。2015年,全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3%,比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肉牛饲养量250万头,%;肉羊饲养量1700万只,%;人均牛奶和牛羊肉占有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3位。,%;枸杞面积90万亩,%;葡萄面积60万亩,%;,%。%,比201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四)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培育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62家;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50家;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比2010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培育各类农业商标、品牌300多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21个。初步构建起了连通城乡、辐射区内外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五)科技支撑能力提升。创新“两组一会”推动机制,推进农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推广应用步伐,全区小麦、玉米、水稻分别实现新一轮更新换代,粮食、奶牛、肉牛、滩羊、枸杞良种化率分别达到89%、100%、90%、93%和90%;鼓励农技人员创办、领办经营性服务组织,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69%。(六)农产品质量保障有力。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验检测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综合执法,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蔬菜监测合格率达到97%,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达到99%,%,,有效保证了“舌尖上的安全”,利通区和永宁县被认定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加强质量认证和品牌培育,全区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911个,绿色食品205个,有机食品4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2个,“三品一标”产品种植面积占全区种植总面积的78%。(七)生态保护成效明显。坚持禁牧封育不动摇,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草原补播改良730万亩,荒漠化面积减少165万亩,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2%。组织实施了六个百万亩生态林建设工程和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面积685万亩,林地保有量增加到2701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50万亩,%。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547平方公里,全区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46%。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建成22个美丽乡镇和4
宁夏回族自治区现代农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