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广东绿谷” 再造秀美河源2012-8-10河源日报杨天英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报告提出,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着力把河源建设成为经济崛起的“发展之谷”、绿色崛起的“生态之谷”和人民奔康致富的“幸福之谷”。全会把以往“广东后花园”提法正式上升为“广东绿谷”的科学概念,进一步坚定了我市走生态优先发展的决心,为河源在今后实现生态率先崛起拓宽了思路。 一、建设“广东绿谷”需要全面提高全市人民生态伦理素质 加强公民素质教育,培养绿色生态理念,是建设“广东绿谷”的前提与条件。通过加强绿色生态的知识教育,让生态意识融入到全市人民的思想深处,努力提高全市上下对建设绿色生态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唤起全市人民支持“广东绿谷”的建设与发展。要以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广东绿谷”建设“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大力倡导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形成人人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从实践层面来看,“广东绿谷”这一绿色生态理念究竟能够在多大范围、何种程度上为全市人民所信奉和遵循,主要取决于生态伦理道德的广泛性宣传与持久性教育。当前,我市需要通过大众传媒体宣传工具,广泛宣传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生态人居环境等有关生态文明知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培育良好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消费环境。同时,还要采取更多其他的形式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培育全市人民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伦理观念,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建设“广东绿谷”需要深入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 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是建设河源绿色生态的实质性举措。换言之,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做大做强我市生态产业,实际上也就是推进“广东绿谷”建设的重要手段。现阶段对于我市来说,发展生态产业的关键就是要建立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体系。在具体的产业方面,重中之重就是要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的发展道路。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主要是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绿色农业食品和绿色食品原料,生态渔业、草业和花卉业,生态畜牧产品,精加工手工业等方面。同时要重视生态旅游业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把生态优势和环保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在发展生态工业方面,重点要加大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推进全市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升级,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为生态环境改善创造条件。要继续以治污治散为重点,搞好市高新区的后期建设和治理整顿,推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实施生态工程也是推进“广东绿谷”建设的基础保障。当前,推进全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一是要抓好植树造林工程,街道绿化工程,绿道建设工程。二是要加强对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加强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生态处理,继续抓好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工作。三是要做好本市空气污染的防治,禁止危险废物污染,防止生态破坏。四是要加快生态示范区的保护,加速全国文明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工程。五是要控制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不能超过其再生和自然增长的限度,提倡少用或不用不可再生资源,防止资源骤减。最后是要研究开发生态技术,发展生态经济、绿色产业和绿色产品,提高农业产业化水
建设“广东绿谷” 再造秀美河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