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青年择偶取向问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浅谈青年择偶取向问题跨过激情的恋爱阶段,走进和谐的婚姻殿堂爱情是人类精神的一种最深沉的冲动,婚姻是停泊你我生命最温馨的港湾——读瓦西列夫《情爱论》有感,且应刘家铭要求而作   恋爱是人类本能欲望的表现,通过恋爱我们会对某个异性(一般而言)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认为条件成熟的时候与那个他(她)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然而现实中恋爱的道路上并非一路坦途,不少人都是转换了好几条恋爱跑道才到达婚姻终点的。这样一来,个人的精力、物力等因做“无用功”而被浪费,进而社会财富也因诸多“无效的恋爱”而被消耗掉。同时,分手也给爱情道路上的青年男女以精神打击,造成他们精神萎靡、情绪失控、迷失自我,甚至自寻短见。那么如何节约这笔数额巨大的社会财富,如何高效地恋爱,降低恋人分手的可能性,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最初的恋爱对象选择上下工夫。   一、时下人们对待婚恋的观念   当前家庭观念淡薄,社会文化多元,人口流动量大而频繁,人们的精神信仰日益缺失、个性空前张扬、对贞操观的漠视、离婚率逐渐高企、国民疯狂追求财富使得国人在择偶过程中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家庭制度、社会价值和风俗习惯的严重制约。自由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洒脱与浪漫,宽松的社会环境减轻了我们的责任与包袱,人们不再在乎“从一而终”的传统情操,也没有了纯真的情爱观念,爱情在物欲横流与快节奏的生活中逐渐变成了很多人玩弄的儿戏。   如何科学建立恋爱关系,营造一段和谐美满的婚姻,构建一个稳定的家庭,是每个对自己人生负责的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前人研究总结的择偶经验   西方社会在研究择偶问题时,多引用“同类匹配”、“资源交换”和“择偶梯度”理论。所谓“同类匹配”即人们总是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年龄、居住地、教育、种族、宗教、社会阶级以及价值观、角色认同等相近或类似的异性为配偶。“资源交换论”在择偶领域的解释是,人们为某一特定的异性所吸引,是由其所能提供的资源决定的,假如某人的某一资源不足,可以更多地提供另一资源作为补偿,如在包办婚姻中,劳动力、彩礼和新娘的价格是最常见的交换,容颜、体型、持家能力较好也可以被用来交换诸如社会经济地位、爱和关心以及自我牺牲等其他资源。“择偶梯度”即男性倾向于选择社会地位相当或较低的女性,而女性往往更多地要求配偶的受教育程度、职业阶层和薪金收入与自己相当或高于自己,也就是婚姻配对的“男高女低”模式。   根据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徐安琪于2000年在上海和哈尔滨对3000对个已婚男女的调查,健康和老实可靠始终是国内各年代最重要的择偶标准,表明人们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而Buss等人对37个样本(这些样本来自6个洲,5个岛,涉及33个国家)共10000人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尽管存在着地理位置、文化、种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所有的男性比女性更强调未来配偶的身体吸引力和较年轻,而女性比男性则更重视未来配偶的经济能力、雄心和勤奋等特征。这个结论也正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郎才(财)女貌”。孙立梅认为,随着女性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生存需求已从单纯的吃喝向更高的物质、精神和生活质量需求上转变,她们更关注对象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等等。而男性选择女性的标准,却没有明显的变化,仍

浅谈青年择偶取向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