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祖国统一历史潮流.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张兴超教龄见习指导教师战丹授课日期课题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共1课时[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班级[来源:Z|xx|]高一(15)班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巨大历史意义,认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是历史必然。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图表,学生学会探究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和基本特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充分认识到“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重要理论依据;认识到这是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树立民族自信心。重点“一国两制”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实践难点港澳顺利回归的原因及意义关键理解祖国强大是“一国两制”实施的强大后盾手段学生自主讨论;多媒体教具辅助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推进新课多媒体显示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的《乡愁》,设问:这首诗歌作品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生:渴望祖国统一。构建知识框架一.“一国两制”(1)“一国”:在一个中国前提下。(2)“两制”:国家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1)酝酿:毛泽东、叶剑英(2)形成: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3)法律保障:1982年写入宪法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引入新课,奠定浓厚的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学习三个子目之间的关系。教师设问,学生以“咬文嚼字”的方式解释“一国两制”的内涵。引导学生以课本为依托梳理主要知识线索。通过对文学作品思想感情的分析,感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引发兴趣。通过分析理清三个子目的关系。学生通过对“一国两制”这一词汇的分析,结合课本内容,易理解其含义。学生通过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形成过程的梳理,形成知识主体轮廓。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构建知识框架。构建知识框架,学生形成在教师引导下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逐渐形成梳理、概括问题的能力。(4)确立: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二.“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港澳回归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香港回归视频片段,展示香港回归的明确香港澳门的成功回归是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学生的爱国主义高尚情操得到升华,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课堂小结(2)回归:(1)条件:中葡1987年《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2)经过:①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②一国两制方针正确③:(1)雪耻(2)翻开港澳历史新篇章(3)统一大业坚实的一步(4)(1)停火:1979年,叶剑英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同日停止炮击金门。(2)交流:通邮、通航、通商(3)会谈:“九二共识”(1)1995年,江泽民“八项主张”(2)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民间交流扩大,经贸联系加强,成为两岸合作和祖国未来统一的强大动力。图片以及相关的文字资料。多媒体展示有关澳门回归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教师

祖国统一历史潮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316 KB
  • 时间2019-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