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笔下阿Q的人物形象塑造指导老师:赵普光学员:吴海华摘要:《阿Q正传》它是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为背景,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和毒害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鲁迅通过这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国民的劣根性,暴露了农民的思想弱点,揭示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的人物。本文将从阿Q谜一样的身世背景,独特的性格特征及其形象意义等多方面来解读鲁迅塑造的这一个被喻为“国人灵魂”的人物形象。关键词: 身世背景:精神胜利法、革命、形象意义一、阿Q的身世背景之谜(一)阿Q“三无”的身世:无姓、无名、无籍贯阿Q是一个孤独者,横空出世,没有任何来由。鲁迅先生在作品中反复提到阿Q的姓氏问题,但又闪烁其辞,故弄玄虚,实在令人回味。阿Q连姓氏都没有“是旧中国劳动人民没有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尊严的写照”。这似乎非常深刻!但是请想一想,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特意表白“我不知道阿Q姓什么呢?”,阿Q依稀记得自己是姓赵,但这个意识并不清晰,也许是时间太久了吧,也可能有巨大的心理隐痛而备受压抑吧,只是在多喝了酒之后才“手舞足蹈”地炫耀“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很光彩”钱理群王得后:《鲁迅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69页。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其“真”就是积压在阿Q心理的潜意识冒了出来。而赵太爷呢,他是未庄最有权势的豪绅,与阿Q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本不该与一个低贱草民较劲,可他却主动叫人找来了阿Q,暴跳如雷,“满脸溅朱”,特别是那句“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钱理群王得后:《鲁迅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69页”其强烈否认之语气背后的潜台词耐人寻味。接着作者写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钱理群王得后:《鲁迅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69页”。后面作者还煞有介事地写了“我”居然专门去向赵太爷的儿子去核实,且详细记录了查询的过程和结果,这才了事。阿Q就是这般的可怜,在那个宗法制度盛行的时代,他却一无所有!姓氏、名字、籍贯这些可谓是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可他被通通剥夺掉了。(二)阿Q“三无”的背景:无家庭、无固定的居所、无固定的职业“阿Q是贫民阶层中的贫民,是旧时代一个地地道道的弱者”。阿Q他没有家,在未庄的时候他就居住在那一个四面透风,冬冷夏热,鼠虫乱窜,臭味扑鼻的土谷祠中,但这样一个地方予他而言却像是个宝贝,至少它能够收容他,总比去露宿街头的强吧!阿Q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钱理群王得后:《鲁迅小说》,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第71页”。其实说白了就是给别人打工,干点体力活,体力活历来流汗多而挣钱少。当然,阿Q除了能干些体力活,没有其他别的本事了,只能靠出卖体力混口饭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阿Q也有七情六欲,他也曾想有个温暖的家,有个女人能够陪伴他,正是这种炽烈的想法促使他鼓气勇气向赵家的吴妈表白。可是这一场恋爱终究演变成一场悲剧。阿Q不仅为此挨了骂挨了打,甚至连维持生计的饭碗都给砸了,还落得个“臭流氓”的坏名声。阿Q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中生存,在毫无保障的生计来源中挣扎,他不但在政治上受到压迫,经济上也忍受着惨重的剥削,这必然注定他的一生是孤独而又贫苦的!二、阿Q的独特性格特征
论鲁迅笔下阿Q的人物形象塑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