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4#楼工程设计图纸;、建筑红线及水准控制点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北海银滩西区内,项目用地在北海大道东侧。本工程整个场地设有整体式一层地下室,地下室范围内为8-14#楼,,其中住宅地上为18-32层。本工程±。三、、测量工作控制程序B、测量总原则本工程采用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长方向控制短方向的原则。C、技术准备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和施工场地特点进行场地考察,并结合甲方所给建筑红线点进行建筑物的初步定位,现场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专业测量工程师和测量技术人员充分熟悉图纸,并编制测量施工方案,对关键施工部位和施工难点、重点进行测量技术交底。、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专业测量人员组成一个专业测量组,并将相关测量人员资质进行报审。确保建筑物定位和施工过程测量控制及成果能满足设计要求,并满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四、总平面控制网布设根据总的建筑平面定位图、甲方所给测量控制点,具体平面坐标和高程控制点如下所示:(1)X=;Y=;(2)X=;Y=;。采用全站仪闭合导线二次回测法将业主、桩基施工单位提供的平面控制点1、2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开挖边线外控制桩上,经业主和监理复核认可后构成整个场区总平面控制网。其控制桩点采取设置钢筋混凝土墩子(600×600),墩顶设置十字控制线,并用油漆进行标识。周围并用钢管进行围护。如下图所示意: 五、(含基坑开挖线):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直接设站法、投影法和主轴线法相结合方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主轴线(纵横轴线)法进行主控线的测定与复核。主体二层以上结构:采用内控法和主轴线控制法相结合。利用现场总平面控制网用全站仪和50m钢卷尺采取二次回测法,在已浇筑成型的±(单元)的平面控制网,经业主和监理复核并签字认可后,作为二层以上结构平面传递内控控制点之用(用于平面和高程控制之用)。内控基准点周围清理干净,并用铁板或是木板进行适当遮盖,防止杂物或混凝土落下进行破坏。以上各结构楼层对应于低下一层的内控点处留置300mm×300mm大小的预留洞,便于使用垂准仪传递各轴线控制点之用。传递轴线时,用垂准仪将±,并用经纬仪(全站仪)和50m钢卷尺复核无误后,报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该楼层平面测量控制点,并进行结构梁柱的定位放线施测工作。六、高程水准测量控制网布设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采取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将业主和桩基施工单位提供的绝对水准点(经各相关部门进行复核后的)传递至各施工区域,并转换成各施工区域的±,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用红“∇”标志在周围相应围墙上(塔吊塔身上)作为各区域(各栋楼)高程控制基准点。七、(含土方开挖):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采取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将各施工区域地下室(如+8m、+)相对标高传递至基坑内,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地下室高程控制点。 主体结构±:用水准仪、塔尺利用就近高程基准点进行控制。主体二层以上结构:在首层平面易于向上传递标高、间距分布均匀并满足结构施工需要的位置(如外剪力墙大角、电梯井、每单元之间变形缝处)用水准仪往返联测结点平差法布设±,用红色油漆标记“∇”,并经业主和监理复核确认后作为±。以上楼层以此为依据向上引测,在此竖向引一通长直线,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基本传递高程点,用检定合格的钢尺向上引测,并在投测层标记该楼层相对±“∇”水准点,经联测复核并报监理确认后,作为该楼层施工高程水准控制点。该层施测在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后,可重新引测相应的基本传递高程点,保证拟建物的测量精度要求。+(相对于结构标高)(按照建筑图纸装修做法)进行控制。八、,用墨线弹在混凝土面上,并在较重要部位用红“∇
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修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