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服饰的发展摘要:民族文化随着民族的产生而逐渐形成,并受着各种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的影响,伴随着民族的不断发展而变迁。文化也在不断进步。我们要想更好的传承则需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此处以蒙古族的服饰文化的变迁为例,以更好的了解民族文化。关键字:蒙古族服饰起源发展一、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和形成1、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和初步形成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从蒙古高原各地出土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来看,蒙古高原大漠南北,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是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蒙古高原古人类用狮子、大象的牙齿和鹿角等不仅能制作扎抢、箭镞等狩猎骨器,而且还能制作类似骨锥、骨针等缝纫工具,又用马尾、鹿筋和植物纤维做成线坯子,并接已鞣制的各种野兽皮制作衣、帽、靴之类服饰,从而脱离了以前的围护腰儿或披搭野兽之皮的生活。这实际上是蒙古高原古人类手工缝纫工艺的开端。到了新石器时代,蒙古高原古人类社会出现了显著的发展变化。随着生产工具的更新,人们从经营狩猎和渔业开始走向饲养家畜和经营种植业。那时人们不仅广泛使用比较精制的石刀、石臼、石磨、石犁等生产工具,而且掌握了制陶技术和较精制的骨针、骨锥等缝纫工具,学会用家畜的皮毛缝制或编织较得体的各种服饰,那时人们在制作各种服饰的具体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不少知识,从而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智慧,有了初步的裁剪、缝纫和编织等有关服饰方面的手工艺。可见人们的衣冠服饰,是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进程逐渐产生的。从远古时代直到新石器时代末,蒙古高原古人类的服饰,已经初步形成。其形成过程正如《蒙古风俗鉴》中所述:“从远古以来,蒙古人的穿着出现了一系列演变。最初用讷莫护腰挡身,后来又制作了有领口有系带的衣着,可以把它系在胸前披着走。而后人们逐渐醒悟过来,制作起适合人体的有领子、袖子、有开衩的长袍,穿时用系带固定。”2、蒙古族服饰的形成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蒙古高原已出现了青铜文化。青铜器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人们用青铜能制作刀斧、马具、缝纫用具和妇女头饰。在青铜器时代蒙古先民的服饰已进入了较完备的阶段,人们从头到脚可以穿戴用皮毛和细毡作成的各种服饰。那时人们的想象力和审美观已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例如已出土的鄂尔多斯青铜器中,就有较精制的连珠状铜饰、双珠兽形头饰、管状棒状装饰品、饰针、人形铜饰等。公元前3至公元前4世纪,蒙古高原已进入铁器时代。那时,手工缝纫工具已经被铁质工具所接替,在民间以制作各种装饰品为主的能工巧匠的队伍的扩大,进一步提高了服饰的制作工艺水平。 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蒙古高原游牧民族穿戴齐膝长袍、貂皮冠、革带和靴子。这些服饰非常适合山区活动。还有北方游牧民族的腰带也非常适应马背生活,主要以皮革制成。
蒙古族服饰的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