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能达的境界》人心是什么?人性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症”吗?什么是人性的杯具状态?人性能达的最高境界又是什么?凡夫俗子都有自己的一家之言和人生感悟,可惜大多流于肤浅,流于媚俗,流于入世。世上高人很多,高论更多,这里择其一二,让我们看看心理学祖师爷之一——马斯洛是怎么说的。 世上的事,无一不难,其中最难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了解。比如: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完全表达他自己的意思;听者更可能根据自己的当时状态和自己的经验背景知识曲解讲者的原意——一句话,世事是“不可知论”的,这一点,马斯洛在本书的第11章《知者和所知》——“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许多困难是人内部沟通障碍的副产品”等章节中都有精辟表述,其它章节在讲到人性和人心方面也有不少振聋发聩之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马斯洛,智商高达194的天才美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先知,犹太人。他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美学。他没有美学专著,其美学思想是融合在其心理学理论中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本书是马斯洛晚年的一部重要著作,每一章仅研究和提出一个重大理论结构的一个片段。本书不是一部结构和体系十分严密的教科书式的著作,而是由作者的一些论文和讲演稿汇编而成的,正像作者在书的前言中指出的那样,本书“充满着各式各样的论断,它们是以先驱研究和零散证据为依据的,以个人的观察、理论的推演和纯属某种预感为依据。”这些论断是以概括化的措词陈述的,以便能做出真伪的证明。也就是说,它们是假设,即它们的提出是为了便于检验,而不是作为最终的信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其美学理论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其心理学理论核心是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实现完美人格。他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追求真、善、美,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高峰体验代表了人的这种最佳状态。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创造美和欣赏美,是自我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审美需要源于人的内在冲动,审美活动因而成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的必要途径。审美活动的形象性、无直接功利性、超时空性、主客体交融性,使之对完美人格的创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审美与完美的紧密关系,使美具有真的、善的和内容丰富的性质。这样,通过审美活动,包含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人格形成了,审美活动成为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高峰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完美人格的典型状态。高峰体验可以通过审美活动以外的知觉印象的寻求获得,只要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觉印象的活动,都可能带来高峰体验,如爱的体验、神秘的体验、创造的体验等等。高峰体验中主客体合一,既无我,也无他人或他物;对于对象的体验被幻化为整个世界;同时意义和价值被返回给审美主体;主体的情绪是完美和狂喜,主体在这时最有信心,最能把握自己、支配世界,最能发挥全部智能。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马斯洛认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张完美人性的可以实现性,是一种乐观主义的美学,但他离开社会实践谈审美体验、审美活动,有抽象、片面之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马斯洛认为,人类动机生
(精品)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