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问题
报告人:潘懋元
此材料系潘懋元教授4月23日在我校所作“院士专家讲座”讲稿,供领导参考。
报告要点: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
二、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一、科学发展观的时代内涵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科学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
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既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赋予全新的时代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这一科学的发展观,对指导中国教育的发展,同样具有决定性意义。
十七大根据科学发展观,制定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要点: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二、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大好
发展包含量的增长、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
(一)量的增长:
大学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到2006年的2697万,8年间翻了两番,增加了四倍多,其中全日制本专科1739万,增加了五倍。在绝对数上已成为世界大学生数量最多的高等教育大国。在相对数上,每10万人口大学生数为1816名,毛入学率达到23%,超过世界平均数,属于中等水平。
历年全国高国高校学生增长表单位:万人
学年
在学生总数
增长率%
研究生
增长率%
本专科生
增长率%
成人高教
增长率%
1998
\
\
\
\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
\
2004
\
2005
2006
1998→
2006
\
\
\
\
(二)办学形式多样化
大学、学院、高职高专;全日制普通高校、各种形式的成人高校、各种非学历的培训班;自学考试、网络学院;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国有民办院校、独立学院、大学分校等等。
特别是研究生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地市办高等学校(专升本)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各种非学历教育的培训班,发展迅速,种类繁多。
办学形式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繁荣的现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前提条件。不足之处在于有的办学形式还得不到重视而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在某些方面,教育质量有所提高
——外语水平与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科建设、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初见成效
——重点建设“211工程”、“985工程”、“本科质量工程”、“示范性高职院校系统”、不同层次的科研力量和培养不同层次的专门人才
(四)高等教育经费增加较快,多渠道集资的投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
从2000年的913亿元到2005年的2117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拨款885亿元,占当年高教经费的42%;非财政拨款达当年高教经费的58%(其中学杂费694亿,占33%),多渠道集资的投资体制改革初步形成。
科学发展观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