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长沙市【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牌。为一马鞍形上堆,封土堆高十余米,直径30米左右,原以为是五代楚王马殷的墓葬。1972—1974年相继发掘三座墓葬,证实系西汉初期轪侯家族墓地。墓葬结构十分严谨,规制宏伟,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一号墓中女尸保存十分完整。墓中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包括帛书、帛画、竹简、漆器、竹笛、丝织品、木俑、陶器、农畜产品、中草药等,共计三千多件。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轪侯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则是利苍之子,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二十多年。马王堆出上文物现陈列在湖南省博物馆。三号墓墓坑之上已修建拱形棚屋予以保护,便于群众参观。【天心阁】在湖南长沙市旧城墙东南角。与岳麓山遥相对峙。建于何时无考,据清乾隆《长沙府志》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李汪度《重修天心阁记》:“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冈形衍迤,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登临可瞰全城,凝睇湘江。咸丰二年(P52年)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部在此歼灭清兵甚众,城垣几被攻破,萧于此役殉难。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分会曾一度设此。1930年红军进攻长沙,彭德怀曾在这里召开会议,布署战斗。1938年11月12日长沙大火,天心阁成为一片瓦砾,仅城堞一角峙立如故。1950年后,辟为天心公园,广植花木,兴修亭轩。1983年按原天心阁式样进行重建,城墙残缺部分全用青砖补齐,保持了古朴风貌,已成为长沙市区重要的游览点。【开福寺】在湖南长沙市湘春街外。五代时楚王马殷始建。其子马希范又建会春园、嘉宴堂、拔楔亭于此。宋张栻云:“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瓦砖,皆弯凤之形。”宋、明、清各代时修时毁。今寺殿宇规模宏伟,主要建筑有三圣殿、大雄宝殿、毗卢殿及山门。大雄宝殿1923年重建,歇山顶,脊吻作龙凤禽兽饰,四角垂有铜铃,每当风动,铃声清脆。正脊中有宝瓶、法轮。开福寺附近风景佳丽,明李冕开福寺诗:“最爱招堤景,天然入画屏。水光含镜碧,山色拥螺青。抱子猿归洞,冲云鹤下汀。从容坐来久,花落满间庭。”山门额题“古开福寺”,石联:“紫微栖凤,碧浪潜尤”。寺内有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通。【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在湖南长沙市小吴门外清水塘22号。原是几间简朴的农舍,周围是菜圃、瓜棚、小径,非常僻静。因门前有清澈的大水塘,故名。1921年毛泽东和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于10月成立中共湖南支部。 1922年5月前后,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区委机关设此。1921年冬至1923年4月,毛泽东和杨开慧曾居住于此。其旁建有“毛主席创建的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白沙古井】在湖南长沙市天心阁下白沙街东隅。历史悠久,明、清均有石刻记志。清《一统志》载,井“在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甘洌,汲久不竭”,誉为长沙第一井。1950年以后多次修整,现有井穴四,各二尺见方,甘露从井底涌出,终年不断。民谚曰:“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长沙沙水即指白沙井水,有名的“白沙液”酒便用此水酿成。【岳麓山】在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旧志称当衡山(南岳)之足,故以麓名。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面积8平方公里,最高峰
长沙市名胜古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