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改革的原因:(背景)内部: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外部:克里木战争-----激化了国内的矛盾②随着工业革命在俄国的扩展,资产阶级日益希望废除封建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市场、自由劳动力和资金。俄国英法进一步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激化了国内矛盾表现:①农奴处在社会底层,被压迫、被剥削,生活贫困,没有人身自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威胁到沙皇的统治根本原因两种可能革命改革【阅读讨论】1.“……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亚历山大二世 ,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亚历山大二世 1857年2月请回答: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缓和矛盾,维护地主阶级利益,巩固沙皇的统治。缓和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方式:自上而下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时间:改革者:1861年方式:自上而下改革二、自上而下解放农奴内容积极作用(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财产,可以自由择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2)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只拥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农奴成为自由人,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收取的巨额份地赎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扩大国内市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对实现近代化起了积极作用性质: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农奴制废除前后,农民俄国农民起义次数年份1858年1859年1860年1861-1863年农民起义次数86次90多次108次2000多次归纳以上图表,1858——1863年俄国农民起义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1858——1860年,俄国农民起义逐渐增加,1861——1863年,起义次数大幅剧增内容局限作用(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财产,可以自由择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2)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只拥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济上:增加了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农民的购买能力,影响了国内市场扩大。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俄国近代化步伐沉重缓慢。还要向地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农民没有获得彻底解放,缺乏民主权利。缴纳的赎金高于实际地价的2-3倍赎金政治上:农民没有获得基本的民主权利,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改变实质: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与掠夺三、近代化的沉重步伐——1861年改革的历史作用1、积极作用: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实现近代化起积极作用。2、不足:①经济上:农民负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②政治上:沙皇专制没有发生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农民缺乏基本的民主的权利。总:近代化步伐依然缓慢。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根本原因:根本目的:时间:人物改革内容:积极作用:局限性: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巩固沙皇专制统治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避免了革命,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对实现近代化起积极作用经济上:政治上:俄国近代化脚步沉重而缓慢(或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威胁到沙皇的专制统治)(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拥有财产,可以自由择业,地主不得任意交换或买卖农民)(2)农民交纳一定的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和宅园地,但只拥有使用权,(3)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