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汉武帝的十三位丞相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远见卓识于一身,尊崇儒家治国,变革政治、加强皇权,又重视发展农业与经济,而且开疆扩土、巩固了汉王朝的统一。在他统治下,汉朝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又出现了“昭宣中兴”的辉煌时代。就在汉武帝五十四年的统治时期中,共有十三位丞相先后当政,按时间顺序分别是:卫绾、窦婴、许昌、田蚡、薛泽、公孙弘、李蔡、庄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氂、田千秋。其中李蔡、庄青翟、赵周都是被迫自杀,而窦婴、公孙贺、刘屈氂则是最终被斩杀。古有所谓“伴君如伴虎”,有人说,武帝下面的丞相,既被强权控制无法发挥作用,却又总被充当替罪羊,很可悲。但是,真的都是武帝的责任吗?我就按时间顺序来介绍一下这十三位丞相。一,建陵侯卫绾,以将兵与吴楚联军作战有功而封侯。景帝后元年始任丞相,也就成为了汉武时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汉武帝刚即位,就下诏让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进谏的贤者,由皇帝亲自考试。这次共有百多人参加,其中董仲舒被当时的学者们都尊为师长。而后丞相卫绾上奏道:“所推举的贤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韩非、苏秦、张仪的言论学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请把他们罢免了。”武帝同意了。在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职务。卫绾是个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学和文学。当初武帝被封为太子后,就是他作为太子傅负责教授太子。可是由于他年事已高,无为而治,曾经在景帝生病期间使得一些无辜的人怨死狱中,所以让武帝早就不满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马上就批准他还乡,给他撤职了。二,魏其侯窦婴,孝文皇后窦氏从兄的儿子。当年作为大将军,破吴、楚,被封魏其侯。曾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废,他数次陈词也不能改变这个结果,于是辞官,无人能说服他,后得梁人高遂一番话而重新效命与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后,窦太后几次说窦婴可以做丞相,景帝则说:“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为相,而用了卫绾。到了卫绾病免,武帝便在听了籍福的话后任命窦婴为丞相。武帝好儒术,窦婴也是,所以两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办了不少事情。可惜,武帝的奶奶窦太后(文帝窦皇后)只喜好黄老学说,特别厌恶儒学,而窦婴、田蚡、御史大夫赵绾、郎中令王臧等都推举儒术,而漠视黄老之道,所以窦太后很不喜欢他们。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赵绾因为上奏请皇帝不用对窦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于是赵绾、王臧被罢官治罪,先后自杀。窦婴和田蚡也分别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窦婴上任还不到一年,却被自己的长辈给赶下来了。汉书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窦婴自从得罪窦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没什么人来拜见他,而都是去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经常来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将军夫者,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越有权势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贫寒的贤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钱,“家累数千万”。由于他失势后家里少有那些卿相来拜访,所以“及魏其侯失势,亦欲倚灌夫引绳批根生平慕之後弃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为名高。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无厌,恨相知晚也。”不得势的人总是很快遭遇祸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应灌夫翌日去窦婴家做客,窦婴等人连夜打扫准备,可是到了灌夫去请的时候,田
汉武帝时期的丞相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