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奥音乐教育峰会暨世界顶级音乐教学法学习情况报告2月6日至16日,由程雯青处长带队、各县区有关分管领导及部分学校相关教师、行政人员共17人组成VOK学习小组,赴欧洲参加了为期10天的学习培训活动。主办方安排了5天的时间,带领大家先后参加了中奥音乐教育峰会,观摩了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教学,接受了奥尔夫和柯达伊教学法的培训。组员们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在学习培训活动中,始终做到遵纪守规,端正态度,积极配合,踊跃发言,给专家、教授和工作人员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回国后,大家又自发地建立了qq群,对培训体会和所拍摄资料进行了及时的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虽然结束多日,但感慨颇多,收获颇丰,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习感受1、汲取了先进理念,找到了差距和不足。教授们以生动活泼的启发式的而不是填、灌、塞的教学形式,让我们在体验世界顶级音乐教学的方法过程中,深深地为西方音乐的魅力所征服。他们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我们真正理解了“音乐是最高级生命的反映,是人类情感生活的符号性表现”。学习时间虽然很短,但大家一致感到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见识比知识更重要,正如若只见过大蜀山,就无法想象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此次学习,为我们打开了通向世界顶级音乐教育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我们仰望到了音乐教育的高山,激起了我们攀登高山、征服高山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我们认为,此次活动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认识到了差距和不足,找准了奋斗的方向,确立了更高的目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真实的体验胜过十年苦读。此次活动让大家面对面真切地领略到了欧洲悠久历史的沧桑美,感受到了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艺术气息,见识了具有强烈欧洲特色的人文景观。这些综合历史的、艺术的、人文的欧洲形象,以前只靠想象,现在却触手可及,大家看在眼里,也刻在心里。在这里,大家用自己的眼睛探寻到了西方音乐发展的源头,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到了西方音乐发展的脉搏。同时,东西方的音乐素材在我们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交汇了。我们惊奇地发现,她们不是同源的,却是异曲同工的。语言的障碍阻挡不了我们中西方音乐人对音乐的共同理解。在音乐中,我们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去交流……这些切身的感受,对于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是何等的奇妙而又富有启发性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3、良好文化的熏陶提升了人员的素质。尽管在上课和活动中大家异常兴奋,但在兴奋的同时,大家仍牢记着出国前领导关于遵纪守规的嘱咐。同时,在西方良好文化氛围的影响和熏陶下,大家都自觉、主动地做到了时时刻刻表现出一个中国人的良好素养和文明形象。在公共场合,大家姿态优雅,举止文明,轻声细语,不随意抽烟;行程中,大家遵纪守时,团结互助,克服身体的不适,时时以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在大巴车上,大家不失时机地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在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中,领队、翻译细心周到,团员密切配合,体现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形象。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几种音乐教学法的特点及思考1、奥尔夫教学法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
欧洲行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