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守仁的生平活动及心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王守仁的生平活动及心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浙江馀姚人。因筑室阳明洞,学者称阳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书》(一称《阳明全书》,以下简称《全书》) 三十八卷传世。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任刑、兵部主事。因在反对宦官刘瑾的斗争中失势,廷杖四十、由赐二甲进士出身,,刘瑾伏诛,王守仁得以复出。后以原官改升南京鸿胪卿,以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镇压过农民起义,所谓破山中贼,后平定宸濠之乱,升南京兵部尚书。嘉靖六年(1527年)兼左都御史,出征思田少数民族起义,第二年死于归途。前面说过,王守仁生活的时代是政治、经济空前动荡的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天下事势如沉疴积痿的局面,何异于病革临绝之时!①王守仁认为,政治、经济的动荡是由于道德沦丧,而道德沦丧是由于学术不明,学术不明是由于朱学的流弊所造成的。于是,他以正人心,息邪说而后天下可得而治为己任,从攻讦朱学入手,企图另辟蹊径,从思想谋略上解救明王朝的统治危机,为当时的社会探寻一条新的再生之路。在这种目的的引导下,王守仁潜心探索心学理论,最后完成了心学思想体系的建构。《明儒学案》作者黄宗羲根据王畿的记载,叙述了王守仁学术的创立过程:先生之学,始泛滥于词章;继而遍读考亭(朱熹)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判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其学凡三变而始得其门。②按照这个意见,王守仁的哲学思想是经过三次转变后形成的。这种转变,一方面与他的政治命运相伴随,另一方面也与对朱熹思想的认识有关。我们着重看后一方面。王阳明早年就开始接受朱熹思想,他曾向吴与弼的弟子娄谅问学。开始他遍读了朱熹的著作,后来发现朱熹思想的矛盾,即所谓物理、吾心终判为二,由此产发了在事事物物上穷理,如何能明吾心之明德的疑问。《年谱?阳明集要》上说:过广信,谒娄一斋谅,语格物之学,先生甚喜。以为圣人必可学而至也。后遍读考亭遗书,思诸儒谓众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因见竹取而格之,沉思不得,遂被疾。王守仁的心学思想是在以陈献章等人为代表的心学思潮已普遍流行的背景下形成的。他从娄谅学格物之学,表面上是遵循朱熹穷理的路子,然而实际上,娄谅已受吴与弼的影响,其格物之学已带上心学的色彩。吴与弼的大弟子之一胡居仁说:娄克贞(即娄谅)说他非陆子之比,陆子不穷理,他却肯穷理。公甫(即陈献章)不读书,他却勤读书。以愚观之,他亦不是穷理。他读书只是好圣贤言语来扩己见,未尝虚心求圣贤指意,舍己以从之也。还说:娄克贞、陈公甫分明是禅学。①按照胡居仁的说法,娄谅穷理已不是朱熹的原意。可见,尽管王守仁最初向娄谅问学,表面学朱熹学说,然而实际上却是在心学的影响下开始治学的。①《全书》卷六《答储柴墟》。①《居业录》卷一。王守仁的心学思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湛若水的很大影响。湛若水是陈献章的弟子,王守仁在谈他的思想形成时,却从未提过陈献章。王守仁三十四岁(即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时,在京师开始授徒讲学。,共以倡明圣学为事。①此后,王阳明虽与湛若水所见

王守仁的生平活动及心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漫山花海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