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记得在马骉老师的示范性课上,他曾向我们介绍了几本书,其中有一本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当时听了马骉老师的介绍后已经深深地被书的名字所吸引了,恨不得马上就能拥有一本。令我惊喜的是,在当天的校际演讲比赛中我的奖品居然就是那一本书,真让我欣喜若狂! 书拿在手上的时候,反反复复地在端详着这一本书,不知不觉已经被书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于是我便盼望着假期的快点到来,好好地读读这一本书,也希望从中能有所收获。正如专家教授们以及读者对此书的评价,尹老师的这本书既不通俗,而且又非常专业,还没有开始读这一本书的时候,看到众人的评价时心中便多了几分期盼,当我读完书的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时,更强烈地感受到读者的评价是多么的恰当,一点都不夸张。一位网友的留言:尹老师的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所举的例子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们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确实是这样,当我读了第一章的第一篇文章:“打针有些疼”后,尹老师的做法真让我吃惊,也让我佩服,吃惊是因为打针这样的事情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会经历的,而我们的做法通常都是把孩子摁住,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但万万让我想不到的是,尹老师可以通过打针这一小事,教会孩子在面对困难与恐惧时如何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那些事情,把痛苦降到最低。是尹老师告诉我:小孩子其实最懂事,大人只要正确地把理由陈述给孩子,孩子是会听懂的。而在平常的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小的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以为那便是爱,原来是在伤害他们。《不要捉弄孩子》及时地给我敲响警钟,原来我一直都在犯着这样的错误,以为大人的一个无聊的玩笑,啥不知却给孩子带来多么深刻的恐惧,因为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大事。《给小板凳揉揉疼》常人来看可能会觉得好笑,但尹老师却认为就是生活中这样的细节都可能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情,也让我知道: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因为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摩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在心态上不苛刻的孩子,长大后他的处事态度会更自如,人际关系会更和谐,会获得更多的帮助和机会。《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记叙了尹老师每年都扮演着圣诞老人精心地为她的孩子圆圆准备精美的圣诞礼物,她认为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于礼物本身,就在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只要家长稍稍花一些心思和时间,就可以让孩子有不同凡响的经历,让他的生活和世界焕发出奇异的光彩,作为一名老师的我,又何尝不是该这样要求自己吗?《长大要和马晓飞结婚》告诉我: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包括成人在内。如果一个人总被别人暗示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果一个人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生活中,言语间我们不妨多给孩子积极性的暗示,也许孩子会因此而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下去,那何乐而不为呢?《像牛顿一样》让我知道:我们欣赏孩子不是只赞赏他的优点,更是如何看待他的缺点。用期许的眼光看孩子那些“闯祸”行为,就会感到他们是良机而不是坏事。因为孩子的状态都不一样的,我们应该允许这种差异存在,也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人的丰富性。只要孩子有自尊自爱的心态,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