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阿Q 形象分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mercialuse阿Q形象分析作者:范飞摘要:阿Q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典型人物,作者采用象征、白描、夸张等写作方法,成功的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落后雇农--阿Q的不朽艺术形象。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他受剥削、受压迫最惨重,他想反抗却不敢大胆反抗,他向往革命却又不能投入真正的革命之中去,阿Q性格充满着矛盾,各种性格分别形成一组一组对立统一的联系,这个性格突出特征就是形成两重人格,自我幻想中的阿Q与实际存在的阿Q似乎是两个人,是不相容的两种人格,但它们却奇妙地统一起来。这就形成和铸造了他的精神胜利法。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整个国民劣根性的集大成,表现着国民劣根性的很多方面。关键词:形象中国人的劣根性意义。正文:《阿Q正传》是鲁迅的唯一中篇小说,最初连载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12月12日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后被收入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之中。当时中国又正处在帝国主义步步进逼、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代,封建统治阶级当中应运而生的各种民族失败主义和盲目的民族自大狂相结合的腐朽意识,对阿Q这个阶层也有很大的影响;正是这种影响,加深了他们的消极的一面,使他们在重重的屈辱面前,逐渐失掉正视现实的勇气,甚至于企图用荒唐的方法来掩盖自己的屈辱,麻醉自己的灵魂,沉迷于自欺欺人的精神安慰之中,而不再力求对压迫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阿Q的精神胜利就是这样形成的。作为一个最受压迫、生活最痛苦的农村无产者说来,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可悲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不是不可理解的。我们可以看到,阿Q突出地表现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时候,往往也就是遭受了无端的屈辱,感到无可奈和的时候。这也许就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我认为阿Q形象集中在他的精神胜利法上,所以我把对阿Q形象的分析转嫁到对他的精神胜利法上的分析,也是对中国人劣根性的分析。我认为《阿Q正传》所影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种类虽多,但我现在只能总结出下列几种: 一、蛮横霸道而又懦弱卑怯阿Q是喜与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阿Q欺软怕硬,在比他弱小者面前表现得十足的霸道。他被王胡打败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遭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就无端迁怒毫无抵抗力的小尼姑对小尼姑则动手动脚,大肆轻薄;他受赵太爷的迫害,丢了生计时,就把不满发泄到小D身上;革命到来,他不许小D革命。在这些弱者面前,阿Q俨然如赵太爷般威风。但在强者面前,他又十分懦弱卑怯。对于赵太爷和假洋鬼子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被抓进县里的公堂,他的膝关节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下去了。都是他卑怯天性的表现。有的学者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大约是由惰性而来的。鲁迅却认为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二、精神胜利法他有一个处世哲学,“口呐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但到后来改成了怒目而视了,最后想出了“你还不配……”的报复话来,反而觉得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光荣的癞疮疤,并非平常的癞疮疤了。当阿Q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时,他心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也心满意足

阿Q 形象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