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犯罪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件梗概
2004年2月23日在云南大学学生宿舍317房发现四具被害尸体。
2月24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
3月15日罪犯在海南三亚被抓获。
罪犯资料
籍贯:广西人宾阳县宾州镇马二村人。
1997年考上宾阳中学,为广西重点中学。
家境:四个子女,家境贫困。另有一女考上大学。
取名:父亲为儿取名马加爵,意喻“加官进爵”
智力: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二等奖;计划性杀人,化装乞丐逃追扑等行为表明其智力高。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人格障碍——证据
犯罪人自白:“我想我之所以不能跟十哥做一对知心朋友是因为我太自怜。”
“我找到一棵桃树苗,但父亲不让种在家里,十哥说给他,但我把树苗折断了。”
“我这个人动情的话历来就讲不出口。”
父亲:“他上初中时几乎年年都能拿到奖状,却从不主动跟家人说。”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自尊与自卑的矛盾——
“‘人穷志不穷’这句话从小就读过,可我没有把它变成我的信念。”
一个女同学的观察:助学贷款批准之前,他连续几天没上课,后来穿了一双拖鞋来上课,不肯说话,变得更孤独、内向、行为举止怪异。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认知偏差由来以久——
“姐姐,我很不愉快,有委屈不敢说,比如,我在教室踢球,就会有同学说我不爱护公物,我听了脸热热的……很想吵架,为什么另一个人踢他们就不说?”
“我的同桌是全班第一的优秀三好生,他总喜欢引起女孩子注意,说‘毒呀,谁动了我的东西’,就是在骂我……我想打什么、杀什么,可我没理由……女孩子为什么这么‘善良’配合他笑?”在人际情境中,对同伴意图的解释有敌意归因的偏向。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人际关系历来不良——
信中自述:“姐,我换位置了,但我仍想不通,为什么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2002年寒假,高中同学聚会只有马加爵没来。
同学评语:他“不愿与人深交,没有知心朋友。”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道德品质的变化——
“我真的已经变了很多很多,一个人从思想上变坏以后是不可救药的了。”自我的削弱将导致攻击行为压抑的解除。攻击行为是反社会行为“综合征”的一个重要特征。
同学评语:“忧郁、阴沉,目光中有一种仇恨,有时在楼道里碰到有一种阴森感觉。”可以认为,马加爵的犯罪行为属于恶意攻击行为,是残酷和痛苦的,需要控制他人的虐待型人格障碍的表现。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没有责任心的行为并非第一次——
高中老师:高三一次会考结束后,马突然失踪,家人和学校找了三天并报了警,后在距家100多公里的贵港市被警方在街头带走。
老师评价:他是一个乖戾自私的人。
二、犯罪原因的分析
暴力犯罪行为的情境前因——
打牌时因同学说他作弊而发生口角,当时众人把他的种种“劣迹”数落了一番,特别是有人言“吃饭时,连你广西老乡都不愿叫你了”,刺激了他的自尊心,他说当时只是想杀死那一人而已。
犯罪心理学家认为,被害人是在冲突过程中首先采用语言伤害的人。暴力行为可能是一种试图挽回面子的报复行为。
青年学生犯罪心理案例分析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