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docx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已经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云时代。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先行者和践行者,其学生、生活的方式正在发生的改变。本文阐述了云时代的概念和其基本特征,并对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诉求进行分析,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四个方面探讨了云时代网络中信息传播方式对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带来的双重影响,从而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云时代;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云时代就是云计算的时代。云时代的带来,不仅给人们的思维习惯带来了冲击,也造成了人际价值的变迁,给自我价值认同带来了新的危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要时刻关注这些变化,并结合社会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改革。一、云时代的基本特征1信息交流的即时互动性。随着云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无论身处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利用互联网或是智能手机上的通讯软件工具将信息发布出去,其他人借助网络就能够立即共享这些信息,并进行即时反馈,从而实现双方的交流互动。在云时代网络中,多元化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微博、微信等通讯软件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实现信息传播的双方互动,最大限度的拓展了单个用户的信息传播能力,使得普通的社会个体成为云时代传播环境中不容忽视的主体。 2个人思想的独立化、个性化。传统时代的媒体信息传播的特征主要是精英化和格式化,而云时代的传播过程中,则体现出草根化、碎片化等特征。传播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门槛较高,需要具有较高水平的文字表达能力、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创作过程往往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云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软件的不断发展,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媒体,并在不违规的前提下,在网络上表达个性化的思想,发表个性化的信息,从而实现了人和媒体之间的高度结合。 3社会群体的关系化。在云时代的传播环境中,社会个体通过信息传递进行人际交往的需求会被进一步强化。人们在互联网媒介上发表言论,不仅仅是个人思想的自我表露,更是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回应和认可。持有相同观念的人形成一个相互的关系网,以圈子或是群体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这种关系逐渐由网上发展到网下。二、云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诉求1获得休闲消遣。云科技的快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突破了时空上的限制,大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随时随地从互联网中获取并传播他们喜欢的信息、参与他们喜欢的娱乐。调查显示,567的大学生的日常休闲活动与互联网有关,558的大学生认为他们业余时间消遣的第一选择是网络休闲活动,431的大学生认为网购的乐趣更胜于实体店购物。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16年进行的一项名为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的报告显示,大学生群体对网络娱乐类活动的使用率为8804。 2获取对称信息。互联网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多元化信息资源。随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发现并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新事物,极大满足的大学生对信息对称的内在心理需求,同时也使得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大学生群体对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利用率达到9810。 3寻求认同归属。大学生自我意识不够完善,容易出现任性、自负等行为,导致在现实世界中处处碰壁,从而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因此,大学生对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动机是最为强烈的,他们依赖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寻找心灵的港湾。调查报告显示,沟通交流类通讯软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率明显高于网民的总体水平。 4渴望被关注认可。在云时代网络中,大学生渴望被关注和认可的心理需求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得到了极大唤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前网络亚文化中蕴含了对否定和质疑的调侃因素和娱乐因子,在一定程度上是网民心理层面上无奈、消遣的一种宣泄方式,是大学生关注自身话语权、展现自我价值、寻求被他人认可的一种体现,三、云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对大学生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双重影响1认知方面的影响。多元化的信息一方面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认知范畴,另一方面受鱼龙混杂信息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大学生认知上的偏差。云时代下的传播方式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共享信息、交流信息提供了多种渠道,可以说或,云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增强了大学生和社会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了大学生向社会化发展的进程。但是,由于大学生在心理上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又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面对如此庞杂的信息潮,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无法准备判断虚拟互联网中的匿名信息,导致大学生容易受到大量负面垃圾信息、网络谣言及碎片化信息的诱导,严重影响他们的信息认知和价值观的确立,做出一些违背社会公德良序的行为。 2情感方面的影响。多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我是开始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