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两首
放言五首
卖炭翁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卖炭翁》就是其一。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诗歌朗读:
写作背景:
元和五年( 810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 “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 “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诗歌注释:
放言五首(其三)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言论放肆,不受拘束的意思。
诀:判定。
狐疑:犹豫不决,俗说狐性多疑。
真玉烧三日不热。
枕、樟木生长七年后才能区别。
向使:假使、假如。
复:又。
赠君一法决狐疑,
不用钻龟与祝蓍。
赠一法为其排解忧烦。
表明此“一策”是作者久藏心中之物,也说明了彼此间诚挚的情谊。
又强调这个方法的宝贵,说明是经验之谈。
说它简单易行。
赠
诗歌分析:
首联:
试玉要烧三日满,
辨材须待七年期。
说明是怎样的“一法”。虽未直接说出,却令人有所悟。
说明此“一策”必须要经历一定的时间;
则形象地表明还需要一定的方式。
诗歌分析:
颔联:
“三日”与“七年”:
“烧”与“辨”:
正面说明
方法正确
说明方法很简单:
让时间去考验。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未篡时。
诗歌分析:
颈联:
反面说明
方法正确
指出识别人事的真伪尤其需要时间的决断。说明不用这种方法去识别事物,就往往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举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两个事例,说明此“一法”的灵验。
向使当初身便死,
一生真伪复谁知?
暗示好友:莫要怨愤伤自身,待以时间辨真伪。
深情勉励友人要自信,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坚信舒心的一天就会来到。
这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总结,既是写给友人的,也是自勉,从中更可看出诗人那磊落的、坦荡的襟怀。
诗歌分析:
尾联:
表达一种深刻的哲理:时间是检验一切的试金石。
诗歌中心:
白居易诗二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