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听听——一群首届免费生的心声2010-03-0213:52 作为第一届享受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的免费师范生,无疑,我们是幸运的。两免一补,不必再为高昂的学费而忧心,不必再一心二用地在学习与生活之间奔波。说得再远点,工作似乎也算是有了着落,至少不至于没有地方可去,没有书可教。 于是,伴随着这项政策的出台,伴随着我们这个群体的进入大学,同时而来的是铺天盖地般的,天罗地网似的,让人透不过气的关注。从一进校,除了做各种每个大学生都会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一般调查问卷外,更要面对更多的只针对我们这个所谓的特殊群体的特殊的问卷。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于是,一不小心,我们这群原本默默无闻,因偶然或是必然的共同的梦想而命运相连的人,竟一举成名,引领了一个研究的方向,成了一个又一个研究的对象。有点讽刺,有点哭笑不得。不知不觉中,我们竟被推到了一个焦点的位置。闪光灯,话筒,显微镜……一时间,一切派得上用场能让人拿来利用的工具,都被用在了我们的身上。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句话都会通过那不被我们所知的近在嘴边的话筒,传到那身处我们周围的,时刻竖着耳朵等待捕捉信息的人的耳朵里,既而,以原始的却比话筒更加有效更加有力的方式,回响在每个人的心里;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的任何一个无意的行为,也在闪光灯下,顿时被照得清晰无比,耀眼无比,以至原本无心关注的人也不由得调转头来诧异地看着,叹着,仿佛我们刚刚是怎样地惊天动地,哗众取宠;而我们时而的抱怨,时而的放纵,则更为严重地在那个无形却锐利无比的显微镜下成了千千万万种没心没肺的大逆不道。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当时的庆幸与欢欣,越来越被扑面而来的指指点点与评头论足而取代?我们是免费师范生,是享受了国家的优惠政策的学生。然而,那又怎样呢?我们难道欠谁的吗?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理所当然地以各种方式来使用那每个月国家补贴的400块钱呢?为什么我们中的某个比不是我们中的某个在学习上少花了时间,在生活上多花了钱就要被同仇敌忾似的千夫所指?我们是同等的人,同等的学生,不能因我们多了一重身份就轻易地否定我们其他的一切,没理由地,想当然地剥夺掉我们的一些权利吧。作为同胞,非师范生不理解,那无可厚非,我们理解,能言明时,我们尽我们所能将其言明,而有苦难言时,我们咬咬牙忍了。然而,KI里赫然地显示出来时,我们愕然了。始料不及。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奢侈现象的存在:调查中,有95%的免费师范生拥有一部手机,%的免费师范生拥有MP3……”这就是所谓的奢侈?难道当现在的智能程度已经可以让机器来代替人做几乎任何一件事时,这位老师,你想让我们这些80后,90后的准老师们原始人一般地去培育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承认,我们中的有些人,甚至我们全部的人有些时候,会经受不住诱惑,会时而地贪图物质享受,然而,一部手机写在这里,真正反映出问题所在了吗?即便是100%的免费师范生拥有手机,我们也不觉得那说明我们奢侈。当今的时代,手机已经成了一种必需。退一步讲,即倘若真的要为所谓的奢侈现象找些佐证的话,倘若真的要拿手机作为一个例证来说明问题的话,为什么不在调查中更为详尽地分开类别看看我们免费师范生用的是怎样的手机,而非免费师范生又用的是怎样的手机呢?而仅仅一杆子打死地只凭借一个拥有手机的数据就来说明所谓的奢侈问题未免对我们也太有
请听听——一群首届免费生的心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