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庭教育中修身思想及现代启示.docx曾国藩家庭教育中修身思想及现代启示摘要: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涵十分丰富,教育家中子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并精通交友处世之道,通过对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内涵的挖掘,我们不难发现其思想中德育贯穿于家庭教育的始终,无处不突显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的色彩。本文对曾国藩家庭教育中修身思想进行了深入地挖掘,在对其进行合理扬弃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的具体国情并结合时代特征,指出了其对我国当代家庭教育的一些现代启示。关键词:曾国藩;家庭教育;修身;八德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到经邦治世、修身进德,小到家庭生计、人际琐事,无不涉及。并将做人、读书之道贯穿其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施教思想体系。其中对于修身思想的阐述对于当时以及之后的子女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一、曾国藩修身思想的渊源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以理学为宗,同时又不废汉学,还博通诸子百家,兼容并蓄,体大思精,为他经邦纬国、修身齐家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首先,传统家训的思想影响。家训是用以规范家人行为、处理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它是中国传统守法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其内容带有明显的儒家思想色彩。曾国藩的《家书》、《家训》应是这林林总总家训中的佼佼者。作为晚清时期一代通儒的曾国藩,他自然懂得家训的个人功能和社会功能,也不可避免地受传统家训的影响。其次,曾氏的世传家风。清末,曾氏家风无论在以封建儒学为中心的书香门第中,或是在以勤俭为根本的耕读家庭中,都是堪称楷模的。曾国藩的高祖应贞(字元吉)终生以勤劳致富,常常告诫子孙“勤俭立身”、“耕读保家”。其曾祖父竟希一生克勤克俭,祖父玉屏(字昨冈)“少耽游惰”,但却能“立起自责”,幡然悔悟,“自是终身未明而起”,“讲求农事”。由于他本人''早年失学,壮而引为深耻”,决心让自己的子孙读书,猎取功名,因而对子弟督责甚严。曾国藩对其祖父非常崇拜,祖父的言谈笑貌,一举一动无不对曾国藩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再次,传统的儒家思想。曾国藩自幼“受学于庭,诵读颖悟”,九岁时读完五经,十五岁时受读《周礼》、《仪礼》成诵,兼及《史记》、《文选》等书籍。后又先后求学于湘乡涟滨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曾国藩凭着自己丰富的经验阅历,对《大学》中的思想心领神会:只有人人依据儒家经义注重“自身修养”,才能把一个。二、 曾国藩修身思想的基本内容曾国藩在其自修的过程中,对于修身有了非常独到的见解,他将修身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八德”,即“勤”、“俭"、"刚"、"明"、“忠"、“恕"、"谦"、"浑"O“八德”可以视为是修身的一种道德品行标准。只要“八德”得以实现,就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心态、价值观和思想境界的高尚。此外,“八德”还被其作为家训示人。在给曾纪泽、曾纪鸿书中就提到:“余近年默省之'勤、俭、冈•]、明、忠、恕、谦、浑'八德,曾为泽儿言之,宜转告与鸿儿,就中能体会一二字,便有日进之象。”三、 曾国藩修身思想的现代启示1、 在传统中超越曾国藩生活在一个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因此他的文化思想既有对传统的固守,也有向近代的转变倾向。体现在他既是“一宗宋儒”笃信程朱理学,又能博采众长吸纳百家;他既固守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意识;这在客观上开启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新风。2、 重德教曾国藩看重道德在社会中的力量,即先做到自我的道
曾国藩家庭教育中修身思想及现代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