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凤凰山宋代窑址出土青白瓷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创烧的一种具有独特釉色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透青。史书最早记录青白瓷者为北宋蔡襄所著的《茶录》:“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其后,许多记录青白瓷的墨迹就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如南宋赵汝适在他的《诸蕃志》中提到用瓷器贸易,在亚洲有十五个地区和国家,即现今的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印度等。书中笼统提到瓷器贸易的有十五处,明确提到青白瓷和白瓷各一处。蒋祈《陶说》中又写道,“若夫淛之东、西,器尚黄黑,出于湖田之窑者也;江、湖、川、广器尚青白,出于镇之窑者也。”宋·耐得翁《都翁纪胜》铺席条载:“……有大小席铺,皆是广大物货,如平津桥沿河,布铺、扇铺、温州漆器铺、青白碗器铺之类……”又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铺席条内有“……黄草铺温州漆器,青白碗器……”等语。这说明当时青白瓷产量大,分布广,且以晶莹如玉的色泽,坚致细腻的质地,不惧水火的特性,深受世人的青睐。青白瓷从色泽上满足了人们对美玉的追求,给人以美的享受,故青白瓷的问世,立即博得社会的承认和赞赏。如宋·洪迈《容斋随笔》卷四“浮梁陶器”条引“彭器质尚书文集送许屯田诗曰:‘浮梁巧烧瓷,颜色比较琼玖’。”南宋初词作家李清照在她《醉花荫》词中写道“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是赞美青白釉瓷枕为美玉的诗词,足见古人对当时青白瓷的赞誉是相当高的。 2006年在江西景德镇浮梁凤凰山发掘了一处宋代窑址(图1),揭示龙窑遗迹一处(图2)和手工作坊遗迹一间(图3),出土了一批青釉、酱釉瓷,青白釉瓷器和窑具标本,其中青白釉瓷占出土物的大部分,现介绍如下: 青白釉执壶(图4)器物残破变形。喇叭形口,颈较粗,折肩,弧腹,圈足。把柄外侧模印四条竖条纹,中间三横条。外壁粘存窑渣。灰白胎,釉色白中泛青。,,。青白釉执壶(图5)喇叭形口,颈较粗,圆溜肩,圈足。弧腹,上腹部外弧鼓,下腹壁渐内收。把柄外部两侧饰竖条纹,中间模印三横条纹。内、外腹壁可见规整的旋削痕。灰白胎泛黄色。,,。青白釉执壶(图6)喇叭形口部残缺略有变形,颈较粗,圆溜肩,圈足。弧腹,上腹部外弧鼓,下腹壁渐内收。把柄外侧模印四条竖条纹,中间“Z”字形条纹。内壁可见规整的旋削痕。灰白胎,青白釉。,,。青白釉执壶(图7)整器粘连于一平底匣钵内。把柄残,喇叭形口部略残。颈较粗,圆溜肩,圈足。弧腹,上腹部外弧鼓,下腹壁渐内收。白胎,青白釉,色青亮。口径7厘米,。青白釉执壶(图8)喇叭形口,沿残。颈较粗,圆溜肩,圈足。上腹部圆鼓,下部内收,外腹压印五道凹棱,呈浅瓜棱状。把柄残缺。胎白细腻,青白釉泛青色,釉青亮。,残高16厘米。青白釉执壶(图9)喇叭状口,颈较细长。椭圆形腹,腹部压印凹槽呈瓜棱状,然后凹处刻划一组细线,肩腹交接处也刻划一组由四至五根细弦纹组成的纹样,肩部一侧置细长弯曲圆流,对应的颈肩处塑扁平把柄,把柄顶部置圆管状系钮。肩部缓折,腹部的凹棱细密且深,小平底。内、外壁满施青白釉,但内壁釉层较薄。颈与肩交接处有一道接胎痕。口部略有变形且粘窑渣。底部粘存三个支钉和一处烧痕。白胎较细腻,青白釉晶莹发

江西凤凰山宋代窑址出土青白瓷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rp539605
  • 文件大小285 KB
  • 时间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