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课题的科学意义软膏剂是将药物加人适宜基质中,制成易于涂布于皮肤剖面的外用半固体制剂,由于软膏有较好的附着性、涂展性,使用携带方便等优点,在皮肤科、眼耳鼻科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年来,借助国内外高科技、新材料、新工艺制出不少新的中药软膏品种,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龙珠软膏等,具有相当的市场竞争力。二和发展趋势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一种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用乳剂型基质制备的软膏剂又称为乳膏剂;含有大量药物粉末(25%-75%)的称为糊剂。软膏剂主要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某些药物透皮吸收后,亦能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糊剂主要起局部保护作用。软膏剂在我国创始很早,公元前2世纪在《灵枢经》中即有“涂以豚脂“的记载,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有软膏剂及其制法和使用,所用基质多为植物油,又称油膏剂。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广泛采用凡士林、石蜡等到烃类物质作为基质,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以高分子材料的新型乳剂基质和水溶性基质的品种明显增加,从而制成较为理想的软膏剂。《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软膏剂有48种,其中乳膏剂占32种。与软膏剂密切相关的防护用品、化妆品的发展则更快。新基质的不断出现、药物透皮吸收途径与机理研究、生产工艺的革新、生产与包装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软膏剂在医疗保健及劳动防护等方面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利用皮肤给药方便、可随时终止给药这一特点,通过皮肤给药而达到全身作用的制剂日趋增多。三、应用前景虽然中药软膏剂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但是我们相信中药作为外用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软膏剂作为经皮给药的一种剂型,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破坏,减少血药浓度峰谷变化,而且已成为克服药物副作用的有效用药途径之一;其次,在医院皮肤科、外科里广泛应用,并在医院的普通制剂,“内病外治”可能成为中药软膏剂今后研究发展方向之一。四、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软膏剂的制备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中药材的提取及软膏剂的基质研究两个方面,具体是:首先对中药材的提取进行研究,其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中药材有用部位进行提取,第二部分是对中药材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其次是软膏剂的基质研究,其内容包括三部分:中药有效成分在不同基质中的释放、基质配比、透皮促进剂。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如::采用水煎煮(醇沉)法和油炸法对有效部位的进行提取。技术路线:将各种中药材的原材料按配方加到水中,进行煎煮,获得煎煮液,然后再加入基质进行制备的。实验方案:称取一定量的中药,按一定的比例加水,在一定的温度下,煎煮一段时间,获得煎煮液(对中药材进行两到三次的煎煮),然后添加基质。可行性分析:目前,中药软膏剂药物的提取常用水煎煮(醇沉)法和油炸法。如复方石苇软膏的制备,将石苇、虎杖、大黄、地榆等用水煎煮,煎液浓缩加入羊毛脂、凡士林等基质制备;复方黄连油膏改为水煮法,煎液浓缩加入凡士林制备;紫草软膏制备,将紫草、白芷、忍冬藤三味加入麻油中浸泡24h,温火加热至130oc左右炸取油溶性成分,因此该方法是确实可行的。:采用超声波的方法来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技术路线:将中药材粉碎后,称取一定量的粉末,加到已标号

软膏剂的制备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fc1172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9-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