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故事凤县唐藏镇中心小学杨会兰六年级二班正在进行第四单元的词语听写,教室里同学们都在侧耳倾听,埋头疾笔,有两个男生正在黑板上认真地写着。终于五十个词语听写完了。我让组长快速收起了同学们的听写本,然后请大家把目光投向黑板,一起来订正黑板上同学写的词语。很快得出了结论:陈鹏对四十八个,别字两个。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有人就感到纳闷,又没有全对,为什么鼓掌呢?这是有原因的,因为陈鹏是我们班出名的学困生之一,他特别懒,懒得动脑,懒得动手,作业都懒得做,认识的字不太多。今天他的表现着实让大家吃惊。接着大家的掌声,我也肯定了他的成绩,并对他提出了表扬,希望下次看到他更好的表现。面对大家的夸赞,他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实际上,今天并不是他第一次有这么明显的变化。回想起高效课堂课改实验实施以来,尤其是在课堂展示中,我们会经常看到他高举的小手,多次看到他在讲台上的表现。无论是语文课的学字词、做练习,还是数学课的练习,他都积极地代表他们小组进行展示。老师们也惊奇地发现,他特别喜欢上讲台,一上讲台好像什么都会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会发生如此改变呢?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学困生也不例外,尤其是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肯定,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验证明:受到鼓励的学生学习劲头足,主动性很大,自信心有所提高,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从此,我知道了一定不要在鼓励性语言上吝啬,要经常鼓励,要多鼓励,对优秀的学生要鼓励,对大多数普通的学生也要借鼓励来促进其进步,对一些学困生或自信心不强的同学更要加倍地鼓励。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习信心,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多给学困生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他们才会越来越有信心,才会有更大的进步。以前,我自以为很了解我的学生,在教学中,有些问题本来可以留给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但我总以为他们不会这么聪明,以节约时间为籍口,总是简单地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正是这种以“告诉”为主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孩子们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有许多本来很好的教学环节不敢用,因为我始终认为,他们是农村孩子,可能做不好,我可能会是在浪费时间。就这样,我错过了一次又一次锻炼学生的机会,不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这些都源于
给孩子一次机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