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2)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学情分析:学生在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的概念,并能熟练的进行单位换算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毫米和分米的认识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实际测量。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1、用手比划1厘米和1米分别有多长?你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2、比较大小:24厘米○1米5米○500厘米2米○175厘米(二)创设矛盾情境,引入新知多媒体出示学具,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想知道这些学具的长度该怎么办?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想精确的测量,该用什么测量工具?现在我么该用到的精确的测量单位该用什么做作单位呢?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能测量出最亲密的学习伙伴——数学课本的厚度吗?现在请你们用直尺测量一下。学生汇报: 生1:数学课本的厚度不到1厘米……师说:那具体是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呢?如果我想测量蚂蚁的身长、硬币的厚度、饭卡的厚度、小演草的厚度的时候,我们该选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呢?(三),你们是否会想要有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多么方便呀!其实这个你们想要的长度单位就藏在尺子里。---毫米 (1)观察尺子,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直尺上1厘米中间还有很多的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2)请你画出1毫米的线段和10毫米的线段。说说你对1毫米的感受,再用手势来比划一下。并比较两条线段,你有什么发现? (3)请你任意选择尺子上的相邻两个数字之间(1厘米),数数有几毫米,为了方便,数的时候可以用铅笔尖指着数。通过数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1厘米=10毫米。(1cm=10mm) 读准测量的精确刻度。①现在有‘毫米’来帮助,你能不能读出这个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确宽度?(PPT课件出示)(5厘米6毫米)②提问:你怎么这么快就读出来了?你是怎么读的?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是5厘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厘米数刻度线。)③追问:在尺子的相邻两条最长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点的刻度线,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样有什么好处?④估测数学书的厚度。再用尺子测量验证。(4)画规定长度的线段。(相互检查、交流)。师:我们一般用毫米为单位测量比较长还是比较短的物体?师:现在大家在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看它到底有多大呢? 师:再用直尺测量出橡皮的长。生:我的橡皮长是6厘米4毫米或64厘米。师:找一找身边比较短的东西,再用毫米为单位去量一量。师:想想生活里哪些东西的长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呢? ,分米与厘米的关系要求学生分别用毫米、厘米做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师:你们有没有发现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测量课桌的长度比较麻烦?那用米为测量课桌的长度可以吗?师:那我们现在来一起学习一下比厘米和毫米在大一点,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师:请同学们取出课前准备的10厘米长的线来,有时候为了更方便快速的量出物体的长度,我们会10厘米10厘米的量,其实10厘米这么长就是1分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