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1 西安高新区风险投资
[概要]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后,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努力在风险投资上做努力,探索了多种形式的风险产业投资基金,推动了“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几年中,高新区内出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独特的技术创新模式。
[案例介绍]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后,本着“抓大看小扶优”的产业风格,努力推动“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1997年,,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产业领域,已形成支柱产业。其中,过10亿元企业有2家,过亿元企业14家,过千万元企业93家,通过几年的发展,高新区内已出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型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具有很大的竞争潜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西安高新区产业区的目标是,通过自己的技术创新模式,完成“3825产业工程计划”即到2000年培育3个过30亿元的企业集团,8个过10亿元企业集团和20个过亿元的企业,重点支持50个项目实现产业化,每个项目达产后总值超5000万元。
一、西安高新区在风险投资上做出的努力
西安高新区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下,努力探索创业基金、转化基金、提保基金等多种形式的科技产业投资,依托已形成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自身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中小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和经验,以成长良好的高科技企业为投资、担保对象,实行专家管理,规范运作,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具体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尝试:
、市场基础好、管理规范、信誉好的高新技术贷款企业,引导银行向高技术产业投资。1998年1月22日,高新区举办了“98年西安高新区重点投产、扩产企业暨‘九五后三年’第一批重点扶持企业项目发布会”,至4月底,,为1998年开一个好头。
,引导上市公司投资高新技术项目。1998年4月7~8日,协同国家科技部“火炬”办在全国首次举行了“上市公司投资高科技产业研讨会暨项目发布会”,投资意向达3亿多元。达尔曼股份投资的“薄膜电阻”以及长岭股份参股的“超能电器”等项目,都是在高新区经过几年孵化过的项目。这对上市公司有一定的吸引力。
,开展“资金与项目”嫁接工作,推动高技术商品的产业化。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是:香港通达集团与西安科通通讯合资的语言BP机项目;西安高科股份与西安翔宇航空科技公司合资的航空机械电子设备检测系统;西北电子建设公司与第四军医大学合资的西液制品;经纬集团与西安正值科技发展公司合资,又拟与日本野村证券合资的博士CAD/CAM。在这个嫁接工作中,高新区起到了中介作用,它直接使资金和项目匹配起来。
,鼓励民营企业投资高科技产业。1998年,高新区举办了“民营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会”,向民营企业提供投资高新产业的政策、项目及模式。范例有:一树刘企业集团由保健品投资发展向生物制药与电子投资;信息高通集团由投资房地产转向投资生物制药;东隆集团由美食娱乐投资到铝合金汽车油塞投资;伟志集团由西服制造投资向生物制药投资;东盛集团由茶叶种植、销售向生物制药投资;达尔曼股份由宝
案例21 西安高新区风险投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