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稻田养蟹的误区.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稻田养蟹的误区
稻田养蟹是一条可以发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不少生产者在稻田养蟹中带有盲目性,易走入误区,突出的有以下四点:
误区之一:认为养蟹的稻田环沟越大越好。有的开挖环沟面积达整个稻田面积的40%~50%。根据多年的经验看,稻田养蟹的环沟,应根据养蟹需求结合圩埂用土情况确定,一般环沟面积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这样既可以节约开挖土方支出,也可以少挖废粮田,同时也能防止市场变化、效益不高时,再返耕种粮。
误区之二:认为养蟹苗种越多越好。有的亩放蟹苗种2500~3000只,以为苗多成活多,安全系数高。而实际上,稻田养蟹亩放苗种量应以五期幼蟹1200-1500只,蟹种600-1000只为宜。如果超过这个数量,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所产的成蟹规格小,上市价格低,影响经济效益。误区之三:过多投喂精饲料。不少养蟹户大量投喂小鱼、黄豆、蚬肉、螺蛳等,但产量并未提高多少,效益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稻田养蟹的饲料,除了稻田自然饵料外,应根据不同季节、螃蟹各个生长期的不同营养需求来确定。幼蟹时期饵料应以动物性精料为主,确保成活率;壮膘期应以植物性精料为主确保产量;其余大部分生长期应实行精粗结合,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误区之四:生产模式单一化。不少农户都搞稻田养成蟹,结果一哄而上,蟹贱伤农。稻田养蟹,可以搞成蟹饲养,也可以搞扣蟹培育,还可以搞稻田鱼蟹、稻田虾蟹等多种生产模式。这样做既避免一些投资风险,又能达到平衡水产品市场、确保稳产高效的目的。
专利查询

稻田养蟹的误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紫岑旖旎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3-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