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城市规划》各部分要点复习.doc


文档分类:研究生考试 | 页数:约3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城市、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概念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及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大系统。–经济子系统:涉及资源分配、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政治子系统:以权力的形成、分配和作用为基础;这两个子系统决定了城市社会系统的性质。–交通通讯子系统:城市系统内外部相互作用的媒介与途径;–空间子系统:使各系统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也是这种作用的结果。这两个子系统是社会系统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城市化概念,动力,模式概念(①城市中心向周围影响及扩展:②人口中城市特征的出现;③人口集中的一个过程;④人口集中的过程,其中城市(镇)人口占地域人口比率的增加。)人口的移动从乡村到城镇地区,其结果是人口居住在城市较乡村地区的比例日益增加,以及城市行为模式与思想方法的传播。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城市化不仅仅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而且表现为人口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动力由于工业化引起的社会大变革(生产方式,城市规模与地位)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是城市化的关键(社会化生产协作、市场竞争、规模效益。)现代化的技术和信息及环境要求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费水平与特殊类型城市)三种模式初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形成大城市连绵区,吸纳劳动力过城市化现象:农村人口过度涌向大城市,超过城市的容量,形成贫民窟逆城市化现象:非城市地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接近或超过城市水平,城市人口向郊区发展城市问题(现代城市问题产生于20世纪中叶之后)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交通量急剧增加,车速提高,交通堵塞能量大量消耗,城市环境恶化信息技术大幅度改进,信息量大量增加大众消费社会形成,生产与生活产生矛盾人口急剧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敷使用城市问题的具体表现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交通状况堪忧堵塞、停车、事故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现代城市问题的特点城市问题的综合性。既有工程技术问题,也有历史、艺术问题,还有社会经济问题。并不限于城市的某一个局部或某一个层面城市问题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发展经济会带来城市污染发展汽车会带来交通堵塞解决交通问题会带来噪音问题解决住宅问题会带来生态问题生活环境舒适会使城市土地增加城市选址防御的需要(保卫劳动成果,抵御入侵)交通方便(与乡村、其他城市的联系)–环境容量(用地、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水、食物、能源等)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西方古代城市规划:希波丹姆模式、理想城市、乌尔城、卡洪城希波丹姆模式(500BC,古希腊建筑师,“城市规划之父”)该模式主要思想为:城市广场为中心,方格网道路系统。反映了当时的市民民主文化,追求几何图像和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之美。广场是市民集聚的空间,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这一模式在希波丹姆规划的米列都城(Milet)得到完美体现。该思想对现在的城市规划依然存在很大影响,尤其是方格网状道路建设思想。理想城市模式(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的《建筑十书》是西方早期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典建筑典籍。书中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方面,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以及市政建设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维特鲁威继承了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哲学思想和有关的城市规划的理论,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中间纪念性建筑物,四周放射道路。乌尔城(古巴比伦,C2500-2100年间)平面呈卵形,贵族与平民南北分开居住,中间高墙分隔。北部中间筑有7层夯土高台,中心最高处为神堂。卡洪城(Kahun,古埃及,2000BC,)古埃及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主体呈长方形,用墙分隔为两部分,西部为贫民区,东部路南为中等阶层居住区。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乌托邦城市(特征、代表作品及人物)、田园城市、卫星城、带状指状城市、城市美化运动、社区中心运动、邻里单位、雷德本体系、有机疏散理论、光明城市、新城、三宪章、全球城市乌托邦城市(特征、代表作品及人物)特征:空想社会主义,与古代“理想城市”不同。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进步性是主张消灭剥削制度和提倡财产公用,其保守性是代表封建小生产者反对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已露头的新的生产方式。代表作品及人物:托马斯•莫尔(ThomasMoore1477~1535)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54个城,城与城之间最远一天可到达。城市规模不大,市民轮流下乡参加农业劳动,产品按需向公共仓库提取,废弃财产私有观念;安得累雅提出“基督教之城”康帕内拉提出“太阳城”,城市结构为7个同心圆。鲁道的沙乌城欧文的新协和村(在

《城市规划》各部分要点复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xq93485240
  • 文件大小450 KB
  • 时间201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