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将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剩余价值理论,揭示剩余价值的源泉,从而揭露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在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剖析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依据。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资本家有一定量的货币才能去购买,进入生产过程。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式—用货币采购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货币是资本家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
(一)从流通形式看,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货币的货币是不同的:
1、商品流通形式:W—G—W’。目的在于获得其它消费品。
2、资本流通形式:G—W—G’。目的在于获得更多的货币。
(二)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区别:
1、形式不同:顺序—先卖后买与先买后卖、起点和终点—商品到商品与货币到货币、媒介不同—货币与商品。W—G—W’;G—W—G’。
2、内容不同:商品流通是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流通的主体是不同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是用货币换回更多的货币,流通的主体是价值。
3、目的不同:商品流通形式是为了使用价值,是为买而卖;资本流通形式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价值G’=G+△G
作用不同:作为货币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是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而作为资本的货币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三)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及矛盾
1、资本运动的总公式:G—W—G’,适用于一切形式的资本,它概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等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一般特征。
2、资本运动的总公式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值,带来了剩余价值,但按照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要求,资本不可能在流通领域中增殖的;W也不可能在流通过程中使价值增值。
3、价值增殖—剩余价值是从何处产生的
(1)剩余价值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产生。剩余价值的总量可以在资本家之间分配,但绝不可能通过贱买贵买而使价值增殖。
(2)剩余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劳动创造并在流通领域中得以实现。
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
(一)劳动力含义
即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在任何社会,劳动力都是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才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动力,能够把它作为商品出卖。
2、是劳动者既无生产资料,也没有生活资料,除了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必须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这两个基本条件是在历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
(三)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劳动力存在于活的人体中,它的生产和再生产,就是维持、恢复和延续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这就需要消费一定的生活资料。因此,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转化为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需要的时间。它包括三部分:一是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二是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三是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用以培训资本主义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
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不同于其它商品的地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特点。一般商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