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教师教育论文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文/赖兴华某日,下乡到一农村幼儿园,看到门口挂了两幅很大标语:“农村中的城市幼儿园”、“让农村孩子享受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走进活动室,又看到一些现象:走廊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很醒目的几个大字“今日作业”;大约30多平米的教室里充斥着60多个孩子,嘈杂不堪;区角里凌乱地摆放着一些废旧物品,没有孩子在里面玩,显得很冷清;午休室塞满了小床,负责人给我们解释了那么多孩子是怎样睡下去的:“两个人搭伙睡一张床”。后来,经过对多所农村幼儿园的调研,笔者发现它们共同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区域设置弃土求洋,缺乏地域性。活动室内处处设置着都市味浓厚的游戏区域,如“xx烧烤店”、“xx服装店”、“xx银行”、“xx医院”、“xx超市”等等,而乡土气息的种植区角、动物饲养角并不多见,而农村随处可见的泥、沙、水、石等自然材料在这里成了很罕见的东西。二是操作材料单调陈旧,缺乏丰富性。区角里的游戏材料大多是废旧物或半成品,由于反复使用,许多材料显得破烂陈旧,有的甚至还蒙上了厚厚的灰尘。这些材料让幼儿产生厌烦情绪,对区域活动兴味索然。三是组织指导随意单一,缺乏有效性。大部分教师认为区域活动就是幼儿自由自在的活动,应放手让孩子玩。孩子进入区域后,教师不再干预,有的教师还随意在各区域走动,有时还会轻易打断幼儿的活动。四是活动设计创意平淡,缺乏发展性。绝大多数园所的区域活动大多是安静的桌面操作游戏,如拼图、积木、积塑、积插等,很少有复杂的建构游戏和丰富的角色游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我们看到:幼儿园悬挂的标语和实际的办园保教情况存在很大的反差,笔者忧心忡忡的同时又颇感无能为力。其实,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幼儿教师有意识地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展现城市生活,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体验城市生活的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农村和城市毕竟有着不同的文化及生活环境氛围,在此,我思考:农村幼儿园教师究竟应该创设什么样的区角来有效开展区角活动呢?首先,农村幼儿园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丰富的乡土资源,使区域活动具有“农家味”。通过将幼儿生活环境中丰富的乡土资源筛选、提炼成幼儿游戏的材料,如创设“泥巴区”,让幼儿通过捏、搓、团等方法制作各种泥塑;创设“手工坊”,让幼儿编麦秸,扎稻草人,缝芦苇帘子;创设“美工区”,让幼儿用菜叶印画、用萝卜拓印、用树叶和小草与谷类想象粘贴等等……这些活动内容和材料由于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会感到亲切、熟悉,就会饶有兴趣地投入其中,玩出创意和精彩。第二,农村幼儿园教师要做有心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动家长参与收集,使材料具有“全员味”。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卫生、安全、实用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多变、好玩、环保的教玩具。比如,可将竹子做成高低不一的竹高跷。也可在竹筒间连上线,做成小班孩子喜欢的拖拉玩具。又如,可将玉米芯制作成保龄球,也可将之切成段,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另外,农村幼儿园可以将区域进行整合、链接,打破班级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开展“班级轮换”活动、“年级同龄共同活动”、“混龄共同活动”等,以丰富区域材料和拓展区域内涵。第三,在区域活动时,注重教师有的放矢进行指导的灵活性和适度性,使指导具有“儿童味”。区域活动若任幼儿随心所欲,一直处于“放羊式”的纯自发状态,难以
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