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
在“流行性物欲症”泛滥的今天,丰富的物质条件已然成了完满人生的必要基础,与此同时,房奴、车奴、卡奴……每时每刻,都有成千上万、各种各样的“奴隶”在正处转型期的中国诞生。大街小巷,人人都不断加紧步伐,紧颦眉头,神色凝重,嘴里又嘀嘀咕咕,好像在嘟囔着:“快点,快点,再快点……”
于是,效率登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忙”也随即变成了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和赞扬他人的方式。“嘿,你最近挺忙的”,就等同于说“嘿,你最近混得真不错啊”。人人羡忙的结果就是人人愈加忙碌,而这些忙碌大多指向物质世界。诚然,这无可厚非,但一方的绝对倾倒代表天平另一端早已高高翘起,醉心于物质世界的后果就是忽略了人人内心的精神家园,岂不悲哉?
物欲泛滥,举世碌碌忙成病。然而,究竟如何才能获得治本良药?
往事可追亦可鉴。铺开历史的画卷,你会发现,其中不乏忙里“偷”闲的好手。正如海思特利所道:“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他们在物质世界中忙碌的同时,性灵却在精神世界里获得永恒的安逸与悠闲。
广受当代人喜爱的汪曾祺老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闲人”。他的文字平淡质朴,看似朴质无华,细细品味却能发现字里行间满溢的闲情和恬淡从容的心态。与行色匆匆的现代人不同,恰巧在路边看到一朵野花时,他会欣赏半天,或者干脆坐下抽支烟,喝杯酒。捡到一块石头,好,这是宝贝,放在口袋里。蓝天,白云,蜻蜓,蚂蚱,放羊娃,乘凉的老头,养蜂人,哇哇乱叫的孩子
……他总能在忙中得闲,从细微之处挖掘生活中的纯、真、善、美,将其一一印刻在内心世界里,丰富了整片心空。
那位在瓦尔登湖畔离群索居的思想者梭罗坚称:“如果我像大多数人那样,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卖给社会,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没什么值得过的了。”我想,他所追求的大抵也是这样一种悠闲的心境,沐浴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中,徜徉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尽情地呼吸着每一口轻松清新的空气……
活在当下,我们的手脚不可避免地会被物质所束缚,我们也无法像梭罗一般远离尘世,但值得
忙里“偷”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