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且行且思-教师教育论文备战高考且行且思 赵红梅又是一年高考时。卸下肩上重重的胆子,回首高三备考,我们深深体会到:站在高处才能“一览众山小”,亮在明处才能让人有奔头,想到深处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做到细处才能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实处才能务实高效。以下是我在年级管理中的一些总结和反思,和大家分享,期望对备战高考的各位同仁能有所启发。一、站在高处——做好顶层设计高三是一个长期的拉锯战,说起来365天,时间不短,但如果细化到年级部每一项活动的开展与推广中,学科教学每一个知识点的复习与落实中,班级中每个学生突出问题的排查与解决中,时间都显得捉襟见肘。为此,年级部既要突出质量核心,又要坚持统筹兼顾,提高教师、学生的整体素养,提高驾驭全局能力,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协调好,规划好,做好顶层设计,让高考备考科学化、制度化、系列化、专题化、长效化。一是年级部立足高考,科学安排一轮、二轮、三轮复习时间,内容具体到天,细化到节;立足《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提出各科复习的知识与能力要求;立足备考规律,指出每个阶段重点关注什么?需要注意什么?等等。二是根据高考形式及学校实际,第一时间制定考评方案、常规检查方案、业务研究制度、班主任考核方案等,明确要求,严格执行。三是年级部根据学生的理想信念、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对高三的年级活动、周六视频教育、主题班会等进行立体式规划设计,提高教育的实效性、生动性。同时从点到面精心打造年级文化、教室文化,优化备考氛围,使高三教学楼形成团结、紧张、温馨、奋进的高三备考文化,形成教育合力。二、亮在明处一制定考评方案按照“从起点看提高,从基础看发展,从过程看变化”的思路,制定教师考评方案。以分班的单科成绩与名次,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基础;以分班的总成绩与名次,作为评价协作组的基础;以学科组总过线数作为评价学科组教师的依据。以上三项数据,分别按不同的百分比计入总分,以高三的三次大考及高考成绩为考核依据(其中,高考成绩权重最大),考查名牌生、重点生及一般本科生的数目。这样,各班级、各学科组目标明确、指向性强,在高三的“工作蛋糕”里,有我的“糖”,有你的“面”,也有他的“盐”,人人压担子,有效地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内驱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形成了人心思上、争为人先、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三、想在深处——聚焦高考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教学应对策略是高考取胜的关键。学案教学则是针对性教学的有效载体,反思历年的高考备考,不难得出规律性结论:哪个学科组教师谦虚好学,哪个学科组研究氛围就好,哪个学科组学案质量就高,学科组的成绩自然就优秀,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提升也越来越快。反之,总是自以为是的教师则固步自封,既限制了个人发展空间,也影响了本组的研究氛围。对这样的教师,校长包组参与每周的业务研究,促其个人快速融入集体,促进学科组整体转化提升。四、做在细处一科学筹划纵观省内外名校,“文化课、国防生、保送和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文化管理特长生、小语种、飞行员、中科技大少年班”等成才名目繁多,渠道广泛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创新了周末、假期的管理模式,灵活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开发了多个领域的校本课程选修,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发展个性特长的舞台。这些做法也给我们诸多启示。高三一年来,我校文理尖子生优势明显
备战高考且行且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