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小学品生品社.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小学品生品社实施细则(试行)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东西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东教【2010】41号)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小学品生品社教学质量形成过程中教师“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的管理,逐步形成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性机制,扎实有效提高小学品生品社教学质量,现发布东西湖区中小学教学质量形成过程管理小学品生品社学科实施细则(试行)。一、教师的教学常规(一)教学计划的制定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2、浏览全套教材,概要了解各册教材内容。研读本册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和目标。3、分析学生的生活状况、认知基础、行为习惯等基本情况。4、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需求,确定学期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几方面维度。设计、规划与教学相关的收集、调查、参观等课外实践活动。5、编写学期教学计划,内容主要包括:本册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相关准备等。备课教案是针对课的具体设计。课文教案主要包括:课题名称、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时安排。课时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预设、课后延伸活动设计等。1、依据课文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准确定位课时目标,课时目标表述应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2、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3、根据教学目标,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4、教学内容的确定和组织应有效利用教材,联系学生现实生活。5、教学活动形式、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等情况。既要备教师的教法,也备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1、按时上下课,上足课时,不挪作他用。2、教学活动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容量适中,时间安排合理。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4、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感悟。5、教学活动形式、方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经验背景、能力水平和学习主题要求。本课程常用的教学活动形式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与实践性活动、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6、教学技术手段和课程资源的利用要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注重实效。7、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多元对话,教学有真情实感。8、重视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有效利用生成资源,灵活调整教学预设。9、教学空间不限于课堂,根据学习主题需要,结合学校和本地实际,可以拓展到校园和校外相关教育场所。作业的布置与批改1、根据学习主题需要设计课后作业(拓展延伸活动),作业应注重实践性、生活化。及时进行作业反馈和评价。2、课外作业设计与实施,应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3、课外实践性作业要考虑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五)观课和议课1、观课要体现目的性、针对性,可以事先预约,也可随机进课堂。观课后,及时和授课教师交流课堂上得失,使授课教师积累经验,更好改进课堂教学。2、观课者不仅要做好观课记录,还要有适量的评议和反思,及时总结、提炼教学成功经验,及时反馈教学组织行为和现象

小学品生品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xunlai783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