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福建历史高考题的教学启示.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福建历史高考题的教学启示
一、考生答题分析
2014年福建省高考文综历史卷第38题考查科举制度,试题内容涉及科举制的主要特点、积极影响和概括对科举制基本看法及分析梁启超议论目的、评述科举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
考生的得分点集中在“科举制的主要特点”和“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两个问题上,而“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评述科举制在中西不同的命运”失分较多。主要答题不足在于:(1)获取材料信息能力不足。关于科举制的主要特点无法归纳出“不断发展完善;公平(公正)”;对于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很多考生无法概括出“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能力”。(2)审题不清。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答成科举制的影响,包括消极影响。(3)答题不完整,尤其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一些考生答不出“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无法答出“培养实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4)阶段特征把握不够。科举制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回答中无法归纳出“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近代工业发展和近代学堂创办”。(5)答题规范化不够,书写欠整洁。组织答案没有分点分步,只是答案简单的罗列。书写没有按规定范围,有的考生仍超范围答题;答题书写模糊,在试卷上乱涂写。(6)缺乏学科语言,用口语回答。
二、教学及复习建议
,把握主干知识。福建高考历史题侧重考查主干知识,试题测量的难易度以中档为主。做到注重分析教材章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分析章与章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分析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注重中外历史联系;注重历史阶段特征的归纳和历史各阶段特征的比较;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重新构建历史复习新专题。普通学校历史问题分析只要掌握基本要求,历史四项能力目标中关注“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的提升训练;重点学校历史问题分析可适当拓宽、深化,历史四项能力目标要重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两项能力目标要求和训练。
。新课程高考命题方式呈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趋势,试题命制体现了“理在教材中,题在教材外”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清楚历史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要求,再根据学生存在的能力不足进行有针对的训练。在日常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结合高考的命题取材多样化的趋势,多给学生材料、图片、地图、表格等形式多样的训练题,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一些高考经典题目进行分析、训练、讲解,让学生体会命题者意图、感受答题过程、提高答题技巧;总结答题要点。
。别字太多,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对书写的要求。特别是对一些历史概念、历史名词,在新课教学时要对在历届学生考试中易出现错误的字进行提醒,并让学生训练,对一些易错的字可进行一些归纳、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在平时考试中,对学生出现的错别字要严格要求,该
扣分的扣分,让学生在平时就引起注意。对于平时考试卷面书写整洁、清楚的学生要进行口头表扬、卷面分奖励、试卷粘贴示范,引导学生规范答题。一是注意答题分层次,条理清楚,答案呈递进关系。做到一问一答,将每一问的答案分成不同的段落,如果某个问答案要点不止一个,就应该把答案

福建历史高考题的教学启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jactupq736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5-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