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网络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
教学目的:通过对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了解,认识到由于经济主体及其行为的网络化,不仅对传统的宏观调控理论提出了挑战,而且还极大地增强了国家宏观间接调控的有效性,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清晰、迅捷的经济政策环境。
教学要求:重点掌握宏观调控理论产生的原因以及网络经济带给传统宏观调控理论的挑战。
第一节宏观调控理论的历史回顾
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不同程度地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国家干预或宏观调控。
一、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
最早的国家干预学说可以追溯到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一种原始的国家干预主义。基本观点:认为整个社会财富主要表现为金银;取得金银的唯一途径是交换;在交换中必须遵循贱买贵卖的原则。
重商主义强调创造大规模的国家经济管理机构,巩固和强化中央政府的管理职能,把国家干预的着眼点放在金银和关税等方面,主张采取各种立法手段和行政措施,制定保护工商业的政策,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符合扩大出口和货币输入的要求。总之,强调国家对内外经济生活实行全面、严格的干预是重商主义体系的重要特征。
二、经济自由主义
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强调市场和个人积极性、反对国家干预的经济自由主义占据了思想的主流,其杰出代表人物主要是亚当·斯密。斯密把他的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在“经济人”假定基础上。他认为,每个人都是利己的,其活动的最终动机都是为了谋求自己的利益。“经济人”在“看不见之手”指引下,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另外,“经济人”的行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关于政府的职能,斯密认为,在总体知识和信息背景一样的情况下,作为个人的君主并不比普通人高明,个人和市场不能完成的任务,君主往往也不能有效地完成。因此,作为社会利益代表的国家或政府没有必要过多地干预经济运行过程,它仅仅应扮演“守夜人”的角色。
二、经济自由主义
总之,亚当·斯密的上述主张:自由放任、不加干预,是经济自由主义的精髓。亚当·斯密的追随者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完善了这一学说,但他们均没有跳出亚当·斯密的分析框架。经济自由主义在长达两百年的历史阶段里,一直处于统治地位,直到“凯恩斯革命”的爆发。
三、凯恩斯主义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宣告了西方传统经济自由主义的“自动均衡”理论的彻底破产。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凯恩斯提出了一套与传统经济学完全背离的经济学说:反对自由放任,主张政府干预。可以说,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诞生。
凯恩斯认为,单靠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无法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流动偏好的心理规律),从而无法实现充分就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行政府干预。为此,他提出一整套围绕着需求管理的政策措施,包括赤字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等等,以增加社会总需求。另外,凯恩斯还提出补偿性财政政策的思想,也就是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逆经济波动的“风向”采取扩张和紧缩两种行动,以期在膨胀来临之前主动紧缩开支;在萧条来临之前主动扩大开支,使社会总支出保持稳定,以避免经济的剧烈波动。
三、凯恩斯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凯恩斯虽然强调国家干预和调节经济生活,但这不是要完全取代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为了弥补市场功能缺陷,恢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不久,对古典的经济学与凯恩斯的学说进行综合的活动便已经开始。1948年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经济学》的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综合派正统地位的确立。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认为当代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是“混合经济”,即既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又有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的经济。因此,新古典综合派是为“混合经济”服务的官方经济学。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特征是它继承和发展了凯恩斯理论,用微观经济学补充宏观经济学,用均衡分析的方法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综合为一个体系。
四、新经济自由主义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动摇了新古典综合派的统治地位,因为它既不能在理论上对滞胀自圆其说,又不能在实践上提出同时对付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政策措施。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新经济自由主义学者,纷纷对主流学派进行抨击和责难,其中从经济理论方面对新经济自由主义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
四、新经济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各学派的共同点主要有:1、以萨伊定律为理论基础,认为通过市场供求作用的自动调节,能够达到充分就业均衡,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否认普遍意义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凯恩斯所确认的“非自愿失业”;2、信赖市场供求的自动调节作用,认为通过自由放任可以达到经济均衡的发展,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断言经济危机是由于政府过度干预引起的,即使要干预
第八章 网络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