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读书笔记.docx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私人生活的变迁: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读书笔记一、本书写作背景1971年,17岁的阎云翔作为盲流从山东省千里北上黑龙江寻找活路,他沿路打短工,直到一个拥有1000多人口的村庄下岬村将他收留。阎云翔作为社员在下岬村生活了七年。1978年,阎云翔考入北京大学,离开了下岬村;1987年,阎云翔走出国门,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似乎离下岬村更远了。但就在1988年的暑期,研究人类学专业的阎云翔制定了一个研究计划,这个计划将使他重回下岬村,与这个村庄产生新的关系。1978到1988年,阎云翔研读了大量有关中国家庭与亲属关系的著述,研读过程中他发现绝大多数研究注重的是家庭结构与家庭制度,很少涉及个人的心理与行为变化。这与他的个人体会大相径庭,为了探讨中国家庭中个人生活的变化,阎云翔在1988年暑期制定了研究计划。当这份计划最终完成时,已经是2002年。从1989年开始,至1999年,阎云翔七次回到下岬村进行田野调查以完成他的计划。2002年,阎云翔完成了他的计划,《私人生活的变迁: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出版。2005年,他的这部调查研究著作获列文森图书奖,阎云翔是该奖项的第一个华裔获得者。下岬村给了阎云翔活下去的机会,也给了阎云翔活下去的意义。《私人生活的变迁》一书的目的在于研究中国农民的个人的私生活。此前,关于中国家庭的研究绝大部分是在研究中国宗族及亲属关系的框架中进行的,而最有影响的研究是“合作社模式”,即中国的家庭是由完全理性的、明白自己利益之所在的成员所组成的经济单位。很难见到有关注个人经验的研究。阎云翔借鉴了研究西欧,尤其是法国私人生活历史的《私人生活历史》(esDuby合编)中对私人生活的定义:私人生活有着家庭与个人的双重含义即家庭逐渐演变为私人生活的中心以及个人的避风港,在家庭成为私人圣地的同时家庭内部的个体成员也开始有了自己独立的私人生活;同时,他还受到ArthurKleinman的观点“道德体验总是个人在特定的本土世界内的实践经验,这个本土世界是个包含着特定文化、政治、经济意义的空间”的启发,将私人生活看作一个道德过程。从这两个理论基础出发,他开始了对下岬村的研究。并且他的议题之一就是国家在私人生活的转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研究方法上,阎云翔采取了个人中心的民族志研究方法,长期反复地在一个地方进行田野调查;他的研究对象为下岬村的381户、1492人。具体的数据收集上,阎云翔采取了深度访谈、文献法、观察等多种方法。二、本书的研究成果如前所述,阎云翔的研究关注点是中国农民的个人的私生活,他对私生活的定义借鉴了双重含义的定义:即家庭的非制度化与个体生活的私人化。围绕着这个定义,他从下岬村的整体历史背景和社会现状出发,考察了当地择偶、爱情、夫妻关系、住房空间安排、家庭财产、孝道、新型生育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变迁,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了其中的原委,最终得到了这样的发现: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农村家庭发生了天翻地覆之变化:原来的父权式、合作化式的大家庭已经逐渐

社会学研究方法课读书笔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435638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19-05-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