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致远砥砺前行-环境生态论文行政致远砥砺前行 文/重庆市江北区环境保护局重庆市江北区位于长江、嘉陵江以北,面积狭长,有30多公里漫长的江岸线。有山,有水,有乡村,也有繁华的都市。作为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江北名列住建部公布的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之中。如何结合江北区位发展优势,联系江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各种手段,促进环保工作管理水平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打造“数字环保”“智慧环保”,成为近年来江北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1年以来,江北区集中力量推进“环保九大工程”,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不断建立综合的环保业务数据支撑平台和智能应用服务平台,实现环保数据的充分运用,基本摆脱“管理靠经验、污染靠眼看、收费靠估算”的尴尬局面,随时掌控辖区环境质量变化,生态文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重源头,全域环境动态监控全面铺开生态环境是否出了问题?环保工作搞得好不好?监测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武器。江北区启动建设了全域环境质量动态监控工程,可以达到市民投诉都还没到,环保执法人员已经在赶往现场的途中的快速反应效果。“噪声一扬尘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是该项工程中对噪声和扬尘污染进行监控的一项重要措施,这种设备可以实时监控建筑工地、道路的扬尘、噪声情况,一旦超标,就会自动报警,极大地提升了环保部门的实时监测能力,帮助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噪声一扬尘一体化在线监测系统”目前已安装到江北区海尔路、北滨路2条重点路段和辖区33个重点工地、5个砂石码头。此外,江北区还新建了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装载2套车载噪声一扬尘在线监测仪,对扬尘污染较重的海尔路鲁家山片区混凝土搅拌企业安装了扬尘在线监测仪,新建2座栋梁河水质自动监测站。同时,开展了16家重点污染企业以及22个地下水、69个土壤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工作。辖区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随时掌控,从源头上为环境管理的快速响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重整合,全域环保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目前,,基层环保部门“小马拉大车”现象普遍,环保工作难度可想而知。如何充分调动环保力量,共同维护生态环境?江北区肩动了全域环保网络体系建设来破解这个难题。江北区环保局为企业定制了“天眼通”环保现场巡查系统,除反应企业环保员每日巡查情况外,环保局监察人员、监测人员的巡查信息也会在系统中出现。企业环保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环保监管是否到位,一台手机、一个平板、一台电脑都能随时掌握,企业的环保监管真正实现了无缝衔接。同时,为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江北区环保局还为区内105家重点’污染企业建立了“环保身份证”——环境保护公示牌,上面不仅有环保执法人员工作电话、环境投诉电话和环保部门纪检举报电话,还有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二维码环保信息,将企业监管责任人和企业排污信息等进行公示。市民一旦发现企业违法排污,可直接拨打公示牌上的电话进行举报。江北区建立了蓝天巡查“231”工作机制和次级河流巡查“1133”工作机制,哪条河流出现了污染,哪条道路扬尘突出,可以及时反馈信息,但最初的巡查仅限于巡查报表,很难真正实现巡查到位、快速响应和快速处理。为此,江北区环保局开发建设了街镇环保巡查网络平台。该平台分手机端和PC端,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查询、道路巡查、工地巡查、河流巡查,常规任务下达,巡查任务统计等事
行政致远 砥砺前行-环境生态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