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英吉利海峡
曼彻斯特印象
在参观了莎翁故居后,我们便踏上了通往曼彻斯特的路。入了城,才发现这里和故乡截然不同。
房屋并不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大部分民居都只有几层高,清一色的红砖房,红色的砖墙缀饰着白色的窗框和通亮的玻璃窗,给屋子笼罩上柔和的气息,连棱角似乎都被软化了。房前屋后有草坪,丝毫不沾浮华之气,很是温馨。
途中,我们经过曼彻斯特大学城,依旧是红色的砖墙――这仿佛已成为曼彻斯特的一个标志。到了市中心,只见偌大的广场上,孩童追逐嬉戏,游人穿梭如织,这一切都给这座往日机器轰鸣的工业城市增添了生气。
曼城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我们参观了曼城科学工业博物馆,只在课本上见过的机器一下子点亮了我的眼睛,心脏也被激动欢欣填满了。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架约有两米多高的水车,它如同缩小的摩天轮一样旋转着,撩起的水花为机器提供动力,一部分动力促使纺纱机工作,另一部分继续驱使水车运转。
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在国内学校做实验的情景。实验室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使用两种或更多的物质,便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肉眼看不见的活化分子激烈碰撞,就如同发明家思想创新的火花不断迸发一样。我喜欢赖在实验室里,直到老师催促,我才一步三回头地离开。
也许,当初哈格里夫斯就是在此发明了那台珍妮纺纱机。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可以徜徉于科学殿堂。我甚至幻想着,某一天,我的发明创造可以像博物馆里的这些机器一样,被人类永久地记住。带着这样的心情,我继续参观人类智慧的结晶:沉重的钢铁手臂可以灵活地抬起,不起眼的黑色煤块可以推动巨大的铁皮火车前进,细软的棉丝可以纺出结实的布料……多么神奇啊!这是神也无法创造的奇迹。
最有趣的还是和大自然的接触。在塔顿公园,放眼望去,全是鲜花绿草。大自然的味道是清新的,我们在草地上野餐,面包的浓香混着青草的味道,让人恍惚,如在梦中。在牧场,动物们都躲在树荫下避暑,被圈养的动物也不认生,一个个都伸着脖子向游人讨食。我很喜欢它们,抚摸这个的软皮,梳理那个的毛发,忙得不亦乐乎。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离开了牧场,离开了曼彻斯特。下一站,是伦敦。
伦敦行
离开曼彻斯特温馨的牧场,我们又在康河的柔波里坐上游船,从叹息桥、数学桥下穿过。
当牛津这座寄托了无数年轻人梦想的大学出现在眼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已置身于世界名校之中。多次在书中所见的古朴庄严的建筑和充斥其中的淡淡的宗教气息,深深地吸引着我。希腊学者的雕像矗立着,他严肃的表情像在深思,又像是在警示学子要认真学习。我被这份庄重所感染,对未知事物的渴求也愈加强烈。
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是我们这次参观的重点。匆匆瞥过印度馆的佛像后,我便向埃及馆冲去。一尊尊石像,是历代的法老王,他们的表情几乎相同,眼睛直视正前方,嘴巴紧闭,不同之处只是尺寸大小和颜色差异。也有半人半神之物,比如人头马,更有斯芬克斯一般的怪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最大的看点应该是木乃伊。木棺里摆放着呈放法老木乃伊的金棺,通体金黄,虽历经千年但看上去仍旧十分庄重,蓝色与红色交织的装饰华丽而又神秘。木乃伊全部都被一层层白布缠裹得严严实实,据说是防止它们被空气侵蚀。
混着海德公园中微微的青草香,我们吃了简餐,然后出发前往自然历史博物馆。
在自然历史博物馆里,大量的标本诉说着这个世界过去的模样。曾一度统治地球
飞越英吉利海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