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洴澼”-汉语言文学释“洴澼” 刘忠华王双苹摘要:原文中“洴澼”表示“漂洗丝絮”之义,而辞书在对该词训释时产生了分歧。通过本文对“洴澼”一词结构和辞书训释方式的重新分析,得出“洴澼”是连绵词,“洴”指“水声”,是一个起修饰作用的象声语素,“澼”与“漂”“潎”同义。其中释“洴”为“浮”、释“洴澼”为“漂洗声”都是误解。关键词 :洴澼漂潎《庄子·逍遥游》:“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唐成玄英注:“洴,浮;澼,漂。”后代沿用此训。文中“洴澼”一词的释义有二:一是“漂洗”,如《辞源》“洴澼絖”条释为:“在水上漂洗棉絮。”[1]一是“漂洗”与“漂洗声”二义。如《辞海》“洴澼絖”条解释:“洴澼,漂洗。一说击絮声。谓在水上漂洗棉絮。”[2]以上两部辞书都在解释完“洴澼”的词义后,采录了成玄英对“洴”“澼”二字的分释。《汉语大字典》字头“澼”下只注明“[洴澼]见‘洴’”,字头“洴”下有两条解释:“(一)[洴澼]漂絮之声。引申为漂洗。”“(二)象声词。形容水声或锣鼓声。”[3]第(一)项实际是对“洴澼”一词的释义,取《集韵·清韵》”洴,洴澼,漂絮声”为书证,第(二)项才是对“洴”的释义。取《集韵·庚韵》“洴,水声”为书证。唐以来的训诂著作包括字典辞书围绕“洴澼”二字所作的训释以及所出现的分歧主要是针对《庄子》“洴澼絖”而来,而“洴澼”在文中显然是一个表示“漂洗”义的动词,而非“漂洗声”。那么,需要思考如下问题:,则“洴澼”是一个同义并列复合词,将其当做象声词释为“漂絮声”就有问题;“澼”为“漂”后世无异议,也与“洴澼”一词表示漂洗丝絮的意思一致,而“洴”字另有“水声”一说,“洴澼”之“洴”确指义是哪个?本文考察认为“洴”表示“水声”,是一个起修饰作用的象声语素,“洴澼”一词表示漂洗丝絮,与“漂”“潎”同义。释“洴”为“浮”、释“洴澼”为“漂洗声”都是失误。一“洴澼”一词表示漂洗丝絮,与“漂”“潎”同义,与“浮”无关。《说文解字》:“漂,浮也。”段玉裁注:“谓浮于水也。《郑风》:‘风其漂女’,毛曰:‘漂犹吹也’。按上章言‘吹’,因吹而浮,故曰‘犹吹’。凡言‘犹’之例视此。漂潎,水中击絮也,《庄子》曰‘洴澼’。”[4]《说文》“雠”下,段注:“《郑风》传‘漂犹吹也’,谓‘漂’本训‘浮’,因吹而浮,故同首章之‘吹’。”按,在漂浮的意思上“漂”“浮”同义,例如:《史记·滑稽列传》:“始浮,行数十里乃没。”《过秦论》:“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其实“漂”与“浮”词义侧重点各有不同,“浮”单纯指一种漂浮的状态,而“漂”则含有冲击的意思,如“风其漂女”“流血漂橹”之“漂”都含有冲击之义,不能用漂浮义的“浮”来理解或替换。正因为“漂”含有吹击、冲击之义,故有毛传“漂犹吹也”之释,“浮”是吹击、冲击(即“漂”)所致的状态,所以有段玉裁“因吹而浮”的疏解。“漂”的词义特征,还可以从由“票”得声的一组同源字(词)以及“漂”的同义词“潎”的特点看出。《说文》:“票,火飞也。”又“熛,火飞也。”本义是火飞溅,冲击,同源通用。以“票”为声符的一组同源字“漂”“摽”“剽”“飄”都有飞溅、冲击义。“漂”是水飞溅,冲击;“摽”表示用手拍击的动作;“飘”表示风吹;“剽”有击刺的意思(《说文》:“剽,砭刺也”)。不难体会“漂”的命名依据是水的激荡和飞溅。《
释“洴澼”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