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读后感 历时半年,终于看完了中国当代的历史文学巨著——《李自成》。全书分为五卷,共二百零五章。儿时曾经看过一次,后来因为学习的繁忙以及家中藏书的丢失,只看到第三卷就不了了之,所以仅是对这段历史大致地作了了解。而这次比儿时更加深入地去思读,也就比上次多获得了一些收获。小说主要描写明末年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由弱变强,由盛而败的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也从中刻画出了当时各个重要人物性格的变化,让人不禁产生了无限的深思。 小说里的一幅幅画面有的让我如痴如醉,拍手称快,有的让我热泪盈眶,唉声长叹。最引人入胜的几个故事情节当属潼关突围,劝说张献忠起义,商洛山抵抗围剿,慧梅迫嫁袁时中,山海关惨败,李自成孤身被杀,高桂英和李来亨战死茅孋山等等。我为李自成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军事才能所折服;为刘宗敏等大将的忠义气节所崇敬;为高桂英、红娘子等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所钦佩;也为慧梅与张鼎感天动地的爱情所惋惜;更为李自成所率领的队伍在沙场上忠肝义胆,殊死搏斗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面所震撼。小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详细在我们读者的脑海里勾画出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人物心理描写很真实、细致,详细深刻地反映出明朝后期昏暗统治下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 而其中潜移默化,娓娓道来的一些道理,以及一些治国之道也让我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李自成的前期,的确展现了一个救世主的不凡能力,他不仅武艺高强,胆识过人,而且智勇双全,军事指挥才能独到而卓越;他吃苦耐劳,身先士卒,与战士同甘共苦,深受全军上下的爱戴;他亲民爱民,在任何艰难时候都不忘开赈放粮,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公正无私,严格军法,使得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士兵个个骁勇善战,战斗力所向披靡;他敏而好学,礼贤下士,推心置腹,从谏如流,终于感动了牛金星,宋献策,李岩等天下众多有识之士来投;他虚怀若谷,厚德载物,以大海般的胸怀与各方势力求同存异,争取到了一切可能的力量支持。各种出色的能力汇集,使得他所率领的闯王部队在众多的起义队伍中迅速变为了最强大的一支,并最终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但是他的后期,在率领数十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地进入北京城后,由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沉迷于那些溜须拍马的歌功颂德言语当中,不再像前期那样礼贤下士,悉心听取来自各方不同的建议。军队纪律迅速败坏,士兵抢劫奸淫,刘宗敏等严刑追赃,使他苦心经营多年的民心瞬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骄傲自满,以为天下归心,唾手可得,对困难估计不足,错误地估计了战争的形势。对多尔衮的清军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力排众议悬军东征,导致山海关的惨败并成为了整个战争的转折点。许多明朝投降官员纷纷转投清军,使他进而疑心日重,一意孤行,冤杀李岩兄弟,导致人心惶惶,众叛亲离,军队节节败退,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被清军迅速消灭殆尽,最终落下他只身一人惨死九宫山的悲惨结局。 读完这部书后,确实感到“得民心者得天下”是一条古今中外恒古不变的定律,任何统一天下的帝王都离不开老百姓的支持,倘若失去民心,必将失去统治的地位。李自成若是听取李岩“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让老百姓得到喘息的机会,好好巩固好自己的基础和势力范围,再谋求进取,并将他前期的诸多优良传统保持到最后,也许大顺王朝将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当然,这只是后话了。 从李自成一生的历史来看,确实有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地方,他的前期应该
李自成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