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级重点实验室一、基本情况1、发展历史成立于1999年初;1999年6月,被重庆市发改委批准为重庆移动通信工程研究中心;2000年初,被批准为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2000年11月,被重庆市教委批准为重庆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2004年6月,重庆市科委批准作为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2007年通过验收;2006年6月,教育部批准“移动通信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立项建设;2006年10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建立“3G军民结合终端设备动员中心”。2、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前斌男,教授。1988年、1995年、2002年分别获得四川大学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理学学士、重庆邮电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现为重庆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兼任移动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是IEEE会员,中国通信学会会士,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重庆市电信通信学会理事,《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第五届编委会委员,《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2000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重庆市骨干教师,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年重庆市优秀教师,第二届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近年来完成国家863项目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6项,发表论文80余篇,SCI、EI、ISTP三大检索共40余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提交IETF标准建议草案2件,软件登记2项。主要研究方向为通信网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3、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世鹤男,教授。1963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设计与制造专业,之后在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1968年进入邮电部第四研究所。1978年被公派留学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回国后,1983年回到第四研究所,担任总工程师,研究方向是移动通信。历任邮电部邮电科学研究院第四研究所总工、所长,邮电部科学技术研究院任副院长,信威公司董事长,现任大唐移动高级技术顾问。是TD-SCDMA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多次被提名为工程院院士。二、内部机构设置1、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世鹤(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移动)副主任:聂能(重邮),张平(北京邮电大学),王京(清华大学)委员:傅承鹏(新加坡南洋理大学),沈长富(重庆移动公司),曾孝平(重庆大学),葛利嘉(解放军重庆通信学院),郑建宏(重邮信科公司),李小文(重邮信科公司),林金朝(重邮),李方伟(重邮),唐红(重邮)2、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主任:陈前斌副主任:郑建宏,李小文,田增山,王琳,唐宏,李云办公室管理秘书:董静,胡兰,刘翔3、研究机构:个人通信研究所、移动互联网研究所、下一代网络应用研究所、移动通信安全研究室、无线定位与导航研究所、第四代移动通信联合研究中心(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国重庆邮电大学)、3G研究院、无线信息网络研究中心。三、主要研究方向移动通信网理论与系统宽带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信号处理与应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四、人才队伍1、学术带头人序号姓名学位职称在国内外学术机构任职情况人才计划与荣誉陈前斌博士教授《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编委;《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重庆电信通信学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建宏硕士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会副主任;重庆市十佳科技创新人才(2006);重庆市优秀专业人才(2002);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谢显中博士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李方伟博士教授《通信学报》编委;《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林金朝博士教授《通信学报》编委;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集成制造应用分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王琳博士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厦门市通信学会理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5)申敏硕士教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李云博士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7)田增山博士教授唐宏博士教授2、人员构成在岗科研技术人员59人。职称结构:教授19人(博导4人),副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22人学历学位结构:博士20人,硕士37人,学士2人。3、人才培养情况截止2008年12月,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博士毕业2人;现在读硕士研究生324人,本年硕士毕业127人。7名研究生获世界工程师大会奖,2名研究生获TIDSP设计大赛二等奖,24位研究生在第九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1项、全国三等奖1项、重庆市一等
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级重点实验室资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