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思考.docx十二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档案局的指导下,全县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社会需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高扬改革创新主旋律,结合我市档案工作实际,按照抓牢三项建设档案馆库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突出三个重点档案目标管理认定、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和档案开发利用、强化三个保障安全保障、法制保障和组织保障的333工作思路,全面推进我市档案工作,开创了我市档案事业的新局面。我市列入十二五规划的12个县级档案馆全部争取到中央资金,共争取资金1700多万元,位居全省前列;全市档案目标管理认定共认定级别单位13个,位居全省第一;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在全省土地确权登记档案工作中完成数量最多,位居全省前列。这为我局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促进档案工作再上台阶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我们还看到,新形势下我市的档案工作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馆库建设严重滞后。多年来,由于档案库房老化和库容饱和,各项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市档案馆的接收和管理。二是档案经费不足。按照省两办下发的冀办发[2007]29号《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档案事业经费按每卷每年2元确定,列入当年预算。截止目前,市馆仅落实50,各县市、区虽有部分县列入预算,还有大部分县没有列入。三是部分单位未明确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档案人员更换频繁。档案队伍年龄老化、知识结构不健全,档案人员素质还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影响了档案工作正常有序开展。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谋划,推动档案事业发展。一扎实推进馆库建设。馆库建设是档案安全保管的根本保障,更是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把馆库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奋力攻坚以求更大突破。一是加快市、县两级档案馆建设进度。市档案馆要加快内部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档案上架利用。各县市、区档案馆要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档案局支持中西部地区县级国家档案馆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的支持,加快县级馆建设进度。十二五期间未达到国家档案馆建设标准的档案馆,在十三五末均要达到国家档案馆标准化建设要求的建设标准,成为面积达标、功能完善,集社会性、文化性、开放性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公共档案馆。二是积极推进机关档案馆室建设。确保新建或改建档案室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实现档案安全保管,并充分发挥档案作用,为各单位工作开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二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石,必须常抓不懈,确保应进馆的档案依法接收进馆。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建档归档工作的监督指导,做好年度归档工作,实现市、县两级档案馆资源应收尽收。二要主动参与、提前介入对党委、政府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点项目和地方特色等三重一特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特别是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所形成的照片、录音、录像等声像档案的收集工作,保证专题档案及时入馆。三要加大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凡涉及民生的档案能接收进馆的一律接收进馆,开展婚姻登记、土地承包、破产企业等民生档案的业务指导和进馆接收工作,不断提高民生档案馆藏比例。同时,积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开展形式多样的档案征集活动,将散存于民间的一些珍贵历史档案、当地现代名人和地方特色档案等接收进馆。十三五末力争实现全市档案馆藏量翻一番。三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数字化工
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